“十五五”聚焦橄榄型分配格局 “提低扩中”缩小收入差距

证券时报记者 秦燕玲

日前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提到,要“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要通过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人力资本投资、给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创收机会和条件、加大对低收入人群转移支付力度、稳定现有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等措施或路径,实现“提低”“扩中”,完善收入分配格局。

消费长期增长要靠收入增加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为今年来月度增速首次回落到3%以下。

李实指出,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力点在于解决消费需求问题。去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提振消费的政策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拉动作用;但长期来看,还是应该通过增加收入来提振消费。

“一般而言,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是基本同步的。当收入增长时,消费就上去了。短期刺激政策要改变消费行为、提高边际消费倾向,是很难做到的。”李实称。

事实上,今年初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首先强调的即是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要通过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等举措增收减负,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建议》提到,要“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这一表述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的相关内容保持一致。

李实认为,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需要构建相对完整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具体举措可分为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人力资本投资、给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创收机会和条件、加大对低收入人群转移支付力度三大方面。

李实通过分解1988年至2018年的工资差距数据指出,1988年,教育学历对工资差距基尼系数的解释力度为2%;到2018年,这一数据增加至18.34%,体现出学历差距对于工资分配产生的重大影响。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增加收入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对现有劳动力进行培训,经过再学习,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增加工作经验、提高技能,增加人力资本;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可能要放在他们(低收入人群)的下一代身上。”李实认为,未来要加大对教育投资,更加向低收入人群倾斜,缩小教育机会差距;同时,教育投资要从婴幼儿抓起,加大对婴儿喂养、学前教育领域的公共投资。李实还建议实施针对相对贫困家庭的儿童营养补贴方案、实施儿童的免费体检和免费医疗政策、实施农村落后地区义务教育教师的特殊补贴等。

事实上,这也是一段时间以来,学者建言培育新人口红利的重要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