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低利率+资产荒”背景下,红利资产成为“风险厌恶”仓位的重要出口。
投资红利指数,我们经常看一个指标——“股息率”(=现金分红/总市值*100%)。
但指数的“股息率”,跟存款“利率”有很大的不同:
“股息”是公司与投资者分享经营成果,也就是视赚钱情况,按比例进行分红;
而“利率”是不管银行赚多少钱,都固定给一定的利息。
冲着“高股息”买指数,能不能稳赚“股息”,还要看公司经营的不确定性和股价波动的风险。
股息率也不像存款利率,并非越“高”越好,因为可能存在“高股息陷阱”。
什么是“高股息陷阱”?
根据股息率 d、分红比例 D 以及 PE 之间的关系:
如果在分红比例 D 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那么股息率的变动只取决于PE的变动。当PE中枢下移的同时,也会造成股息率中枢的“被动升高”,容易造成“高股息率陷阱”。
即如果盈利没有增长,股价下跌,会导致PE估值下行,此时股息率也会看上去比较“高”。
看下面这个例子,同样是高股息率,股价表现截然不同:
造成这一类股票或指数的PE下行,有两种可能:
一可能是股价下跌快于盈利下行的速度;
二可能是盈利还在上行,只是股价没有跟上。
从结果上看,指数依然体现为“高股息率”,
但市场对盈利的稳定性、持续性已经产生了质疑。
除了股息率,还应该看什么?
规避“高股息率陷阱”,不能只看股息率,那还应该看什么呢?
1)稳定的自由现金流
自由现金流原是一个财务指标,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扣除“资本性支出”的差额,是企业能自由支配的“闲钱”。
充裕的现金流,才是股息稳定,分红延续的保证。自由现金流也被视为分红的源头活水和底层保障。
相关ETF:自由现金流ETF(159201.SZ),跟踪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经流动性、行业、ROE稳定性筛选后,选取自由现金流为正且占比高的股票。
2)连续分红、经营稳定,同时兼顾低波动
相似股息率条件下,锚定分红能力较为稳定、周期性较弱的行业(如电力、银行、交运等)。
相关ETF:红利低波ETF基金(159547.SZ)跟踪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选取流动性好、连续分红、红利支付率适中、每股股息正增长以及股息率高且波动率低的50只证券,多为经营稳定的行业龙头,如中粮糖业、农业银行、四川路桥、南钢股份等(不作为个股推荐,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
3)估值“性价比”提供屏障
对于同时在A股、港股两地上市的企业,港股相对有估值低洼的优势,长期具有更高股息溢价。
相关ETF:
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SH)跟踪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截至11月13日,该指数近1年股息率是5.56%,成份股以央企居多,估值普遍较低,未来有市值管理、估值重塑的优势;
港股通金融ETF(513190.SH)跟踪中证港股通内地金融指数,截至11月13日,该指数近1年股息率是4.74%,虽然股息率不高,但成份股聚焦金融行业,估值偏低,指数PB仅0.61倍。
总的来说,投资红利资产,不仅要看“股息率高”,还要兼顾“现金流稳定”“盈利能力强”和“估值性价比高”。
图表:高股息策略收益来源
第01期:怎么回事!ETF投资组合跟标的指数不一样?
第02期:ETF相比个股、主动权益,到底省了哪些钱?
第03期:对照估值分位买ETF,真能实现“低买高卖”吗?
第04期:同一时间看创业板指,为什么有的说“高估”有的说“低估”?
第05期:资金在净流入,为什么ETF还会下跌?
第06期:调降单一个股在指数的权重,会造成砸盘吗?
第07期:同名ETF这么多,怎么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