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近日,一则法院受理公告让地产圈炸锅——曾年销千亿、“环京地主”华夏幸福,被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建筑公司以417万欠款为由,逼到“预重整”边缘!离谱的是,华夏幸福账面上明明躺着24亿现金,却连这点“零头债”都还不上了。
11月16日,华夏幸福(600340)公告称,收到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通知书》,债权人龙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向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启动华夏幸福重整及预重整程序,目前法院已受理。华夏幸福在公告中强调,“对预重整无异议”。
更有意思的是,11月13日、14日公告前的两个交易日,华夏幸福股价提前收获“两连板”涨停。11月17日开盘后,华夏幸福再度涨停。一方面,市场仿佛对华夏幸福预重整释放出“积极信号”。
另一方面,却是多家债权人机构、多名投资者强烈质疑“华夏幸福的钱去哪了”。自2021年华夏幸福达成债务重组计划以来,尽管2000亿“债务”处置似乎接近收官,纸面重组签约率近9成,但实际债务却越化越多,新增逾期债务冲到245亿,四年累计亏损超600亿,净资产已变成负值……
“预重整”疑点重重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企业进入重整程序,公司债权人根据经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获得清偿,公司债务问题将得到一次新的解决机会。“预重整”虽然不是正式司法程序,但可以作为临时方案与“重整”相衔接。华夏幸福多位债权人质疑本次公告程序存在“黑箱操作”,担心未来自身的意见被裹挟,权益无法得到公平对待和保障。
疑点一,谁代表公司表态“无异议”?有债权人向记者反应,按照华夏幸福公司章程规定,公告所述“预重整”的“无异议”表态属于公司重大事项,根本未报请债委会、董事会、公司股东大会审批。究竟是谁代表华夏幸福表态,存疑。
疑点二,谁在操盘华夏幸福的预重整?上述债权人对公告流程合规性提出疑问,“廊坊中院的公告显示,10月29日华夏幸福就被申请预重整,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公司收到相关通知书后应当2日内发布公告,为何不上报董事会,反而直接发公告?“此外,公告指定”华夏幸福司法重整清算组“担任临时管理人,但司法重整清算组的构成却未公开,”债权人一无所知“。
疑点三,账上有现金,为什么要预重整?据公告信息,华夏幸福所涉龙城建设的债务问题仅为417.16万元,公司2025前三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仍有超24亿元,多位债权人认为这不符合缺乏清偿能力特征。一位债权人告诉记者,“公告提到申诉人多次提告,为何公司管理层没有加以重视、解决,还是另有隐情?”
此外,股价异动也是争议点,内部有人违规放出消息?据大众证券报报道,机构、游资与量化是华夏幸福公告前股价异动的推手。11月14日,一线游资甬兴杭州金城路营业部买入1023.94万元,国泰君安上海新闸路营业部买入超800万元;13日,开源西安西大街营业部合计买入约3500万元。而量化资金活跃的国新北京中关村大街营业部则连续两日上榜,买入金额均为1987.59万元。债权人据此质疑华夏幸福内部有人提前违规放出消息,违反证监会相关规定。
4年化债,债越化越多,钱去哪了?
回溯华夏幸福化债史,表面看从从容容、进展顺利,实际上却连滚带爬、暗流涌动。
2021年,华夏幸福累计债务违约近900亿,总负债超4000亿。河北省、廊坊市两级政府组成专班指导化债。在专班的协调和债权方的配合下,2021年9月末,华夏幸福制定了债务重组计划,以“卖、带、展、兑、抵、接”等六种方式清偿,宣称要在2-3年内把资产负债率降到70%以下。
纸面重组签约率高,实际债务却越化越多。截至2025年10月31日,华夏幸福《债务重组计划》中金融债务通过签约等方式实现债务重组的金额累计约为人民币1,926.69亿元,相应减免债务利息、豁免罚息金额202.03亿元。按此计,华夏幸福债务重组率已经达到87.9%。
实际经营显示,华夏幸福不仅没翻身,债务问题越陷越深。2025年前三季度,华夏幸福实现营业收入约28.82亿元,同比下降72.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98.28亿元,亏损不断扩大。此外,公司归母净资产从2021年的63亿变成了-47.38亿,资产负债率达96.44%,超1600亿金融债务仍悬而未决。四年期间华夏幸福新增逾期债务冲到245.69亿,四年累计亏损超600亿。
百亿资金流向不明。同时,四年间,华夏幸福的货币资金从144亿暴跌到30亿,降幅近80%,而原承诺2023年年底应向债权人兑付约30%的现金,至目前实际清偿不到5%,债权人质疑,“百亿资金凭空消失,到底流进了谁的口袋?”
应收账款无法回收。除了持续增长的亏损,迟迟无法收回的账款也遭到债权人质疑。据行业人士透露,近年来,中央要求地方政府切实解决欠款问题,专门划拨专项债额度支持化债。但华夏幸福2024年底账上494亿应收账款,大部分都是各级政府平台拖欠账款,这部分收款自2021年起仅下降70亿元,为何这部分应收款问题为何不能解决?
行业质疑“2元转让225亿元”成重大不良示范。据财新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今年6月,华夏幸福向廊坊市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廊坊资管”)成功以2元转让下属公司廊坊泰信、廊坊安尚100%股权,置换华夏幸福对廊坊银行225.75亿元的债务。因其涉及掏空企业优质资产定向清偿、串联股东突击购买股份强行通过股东大会决议等深陷负面舆论影响。有债权人质疑,“置换带”方案是为“重整”作准备,提前把企业优质资产定向输送出去。
930重组方案下化债主导方是谁?权责模糊不清。自暴雷以来,根据2021年债务处置工作的决定,华夏幸福本身是化债的主体和具体执行个人,华夏幸福创始人、实控人王文学也在多个公开场合强调,“不逃废债”。但有债权人质疑,在化债过程中,特别是“预重整”、“置换带”等多起事件中,公司是否按照市场法制规则公正化债,对所有债权人一视同仁?化债专班和实控人王文学之间到底谁在主导“化债”,还是彼此之间有“台下交易”?当地政府作为专班指导化债,却又身兼企业最大的债务人,类似于裁判员又下场当运动员,如何在过程中确保多方利益平衡,保障市场主体权益?
预重整≠重整,化债困局走向何方?
“预重整”会是华夏幸福破解当前化债困局的解法吗?
预重整并没有统一法律规定,不能与重整画等号。记者咨询多位律师表示,法院将在4个月内完成审计评估,若结果显示公司资不抵债缺口过大、缺乏持续经营能力,仍可能驳回正式重整申请。
目前来看,要想顺利推进预重整,债权人对当前债务重组是否认账将成为核心关键。一方面,主要债权人可以基于程序瑕疵,向法院提告取消预重整流程;另一方面,如强行推进预重整,金融机构等债权人也可以在预重整方案表决阶段表达意见。若未获得过半数并超过三分之二债权金额的债权人同意,草案将无法通过。
此外,大量小债权人能否接受打折清偿也是关键,否则也会集体投出反对票。近段时间,市场上有不少小债权人在持续呼吁,华夏幸福要端正态度,用法治化框架厘清债务关系,公开资金流向,让400多亿的政府欠款得到实质性解决。
当原来的债务偿还计划已无力通过自造血完成,“债务二次重整”或成为“化债”的新希望。如何厘清在化债过程中各方主体的权责,尊重债权人、中小股东的话语权和知情权,让化债和重整在阳光下进行,才是华夏幸福和相关方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