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债“爆发”?平安、太平、工银安盛、泰康、阳光五家寿险公司合发400亿!

  原标题:永续债“爆发”?平安、太平、工银安盛、泰康、阳光五家寿险公司合发400亿!“偿二代”二期进入倒计时,中小险企面监管大考…

  来源:险企高参

  <文|空流霜   编|顾柠>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已批复多家险企发行债券的申请,发债规模可观。

  2025年,保险公司发债融资需求平稳中带着新变化。

  据《险企高参》统计,截至11月18日,中英人寿、交银人寿、中韩人寿、中邮人寿等17家机构已成功发行资本补充债或永续债,发行规模总计达663.7亿元,较去年全年的1095亿元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历史较高水平。

  从已发行债券类型来看,永续债占比明显提高,达到472.7亿元,占全年发行的71.2%,相比去年约四分之一的占比有显著提升,主要系几家寿险公司带动,光平安人寿、太平人寿、工银安盛人寿、泰康人寿、阳光人寿5家机构就合计发行了400亿的永续债。与此同时,中银三星人寿、交银人寿、英大泰和人寿、中邮人寿、中韩人寿等多选择10年期资本补充债,规模在10 亿至30亿元之间。

  与2024年相比,今年发债主体更为多元化。今年2月泰康养老发行20亿元永续债,其债券期限为5+N年,票面利率为2.48%,创下养老保险公司发行永续债的行业先例。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单笔大额”发债现象明显减少,今年仅平安人寿一家发行规模超过百亿,达到130亿元,而去年平安人寿、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平安产险、新华人寿5家险企单笔发债规模破百亿,合计金额高达820亿元。

  在发债动因方面,各大保司高度统一,普遍将补充资本、提升偿付能力作为核心诉求。不过部分险企的融资策略更显精巧,通过发债实现存量债务的置换。如平安人寿赎回高利率旧债,发行低利率新债,降低了融资成本。

  今年2月,平安人寿发布公告称,行使“20平安人寿”赎回选择权,该只债券发行规模为200亿元,本计息期债券利率为3.58%;如第5年末不行使赎回权,则债券利率调整为4.58%。平安人寿今年新发行的永续债,票面利率已降至2.35%。

  在利率下行环境下,保险机构在资本补充工具的使用上更加成熟,险企通过策略性发债优化财务结构,逐步形成“以新换旧”“以低换高”的良性循环。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参照,当前利率水平较2018-2020期间已下行超过130个基点,这使得早年发行的高息债券,已成为险企债务置换的重点对象。

  具体到融资成本,今年17家险企的发债利率区间已收窄至2.15%-2.8%,去年同期最高值仍达2.9%。从平均值来看,今年发债利率均值为2.426%,较去年下降0.19个百分点,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回溯行业发展,2022年“偿二代”二期实施后,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承压,直接催生了融资需求释放。在此期间,大型险企凭借规模大、业务存量足、信誉好等优势,在债券发行方面占据主动。

  相比之下,中小险企则面临融资成本高、业务结构待优化等现实挑战。在此背景下,股东增资继续成为中小机构补血的重要渠道。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显示,今年已批复复星联合健康、国联人寿、三峡人寿、鼎和财险等多家中小险企的增资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偿二代”二期规则的过渡期已确定延长至2025年底。面对即将到来的“监管大考”,中小险企更需加快提升自身的资本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积极探索多元融资渠道,通过聚焦高价值业务、优化业务结构等提升自身造血能力,以适应监管要求和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