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河“破茧”焕新,点亮城市滨水生活

初冬的朝阳,河韵流芳

坝河

已然开启“生态焕新之旅”

今天让我们跟随最新一期《朝阳报》跨版

见证漕运古道的蝶变新生

↓↓↓

 

 

坝河“破茧”焕新,点亮城市滨水生活

文 | 记者 董文辉

 

一条河柔软了一座城。

 

最近,坝河至北运河航线试航,15公里坝河航线具备通航条件,两岸21公里滨水慢行系统实现贯通。升级后的坝河,再次点燃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圈,社交媒体上满是坝河美图,“让生活回归自然本真”“让北京更柔软”的点赞声,道尽了对这条河的偏爱。

 

 

有着近800年历史的坝河,发源于东直门,沿途收纳亮马河、北小河等支流,绵延21.7公里纵贯朝阳,最终注入温榆河。它曾凭借漕运成为烟火气十足的繁忙通道,元末时,水浅阻塞的困境与不佳的疏浚效果,让漕运落下帷幕,这条古道也随之沉寂在历史长河中。

 

如今的坝河,在朝阳的匠心雕琢下完成“破茧”新生,从曾经的漕运古道,蜕变为集人文荟萃、生态友好、活力迸发、开放共享于一体的生态艺术水岸,点亮了城市的滨水生活。

 

这条焕新之路,不仅是古道的重生,更是朝阳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以水为魂锚定发展核心,加速打造“两河一带”世界级滨水经济区,为擘画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五宜”朝阳新图景注入强劲动力。

 

01

提升颜值

生态、美景无界融合

 

初冬时节,漫步坝河,金黄、橙红层层晕染,芦苇随风摇曳,苍鹭临水戏波,仿佛踏入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美景应接不暇。

 

 

 

“坝河的蜕变,源于治理理念的全方位升级。”区水务局局长王成志说,朝阳区坚持生态优先,以“无界融合”为设计理念,将滨水空间的精细治理与花园城市建设有机结合,用极具艺术美的设计,让坝河既有四季不同的美景,也有四季皆宜的滨水浪漫,生态活力更加凸显。

 

坝河风光,移步异景,各有其韵。第四使馆区示范段,以舒朗大气的国际交往水岸承接外交需求,设计里满是自然意趣――绿茵如盖铺展,乡野花草肆意生长,将松弛与惬意融入每一处角落。

 

颐堤港至郎园Station段将精致与时尚融入滨水肌理:初春时,两岸山桃、碧桃绽放如浮动粉雾,漫步其中恰似穿行浪漫花海;到了秋季,皓月桥畔的金叶水蜡、彩桦与水杉交织,整段河道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作为这场蝶变的核心工程之一,坝河口蓄滞洪区历时1年零3个月的建设,已于今年9月30日正式开放。项目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立足环境优势,将这里打造成了一个生机盎然的韧性生态系统。

 

 

 

“既要能扛住洪水,也要装得下生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分院设计所副所长舒斌龙介绍,坝河口蓄滞洪区兼具生态与安全,打造集安全、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城市绿肺。核心的湖区水域达到42.5公顷,可以作为防洪调蓄的容器,沿河岸线新栽种了1.15万株彩叶树,同时保留自然生长的乡野树林,恢复鸟类等动物栖息地,形成浅滩、小岛等生境,让“鹭鸟成群、林木繁盛”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市民湖边漫步、湖岸观鸟、湖上泛舟,更好地亲近自然、体验自然。

 

 

亮丽的景观照明也为坝河增添了别样魅力。驳岸处,一线水光连缀,勾勒出晶莹唯美的水岸轮廓。坡地的星光平台高光悬浮,让星光与水光交织。

 

坝河滨水空间建设还尽可能“贴心”地照顾到不同人群的需求,让生活中的“小确幸”不断闪现。考虑到市民亲水休憩需求,在沿河的网红咖啡厅前安置“沿河版”景观吧台,让市民能够在拥挤的城市丛林里,得一处僻静之所,赏景品咖啡。

 

02

还河于民

激活城市“活力磁场”

 

如果说,水是城市最具动感的脉搏,滨水空间就是城市最具活力的客厅。“坝河的滨水空间建设,就是希望让城市回归滨水,让河流重新融入城市日常。”王成志说,“希望每个来到坝河的人,都能感到可亲可近和惬意松弛!”

 

 

颐堤港至郎园Station,2.3公里的滨水空间,这片充满时尚气息的地标区域,曾经临水不见水,近水不亲水。

 

“我们拆了围墙,把小区绿地和河道连起来,顺势造了溪流、山丘,居民推开窗就是景。”区水务局建设管理科科长马海涛说,4.6公里的滨水骑行道串起将府公园、颐堤港商圈,去年亮相后迅速火“出圈”,成为群众喜爱、游客竞相打卡的新地标。夜晚亮灯后,律动桥的流光与岸边咖啡馆的暖光交相辉映,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在此游览、休闲。

 

 

 

坝河还解锁了水上视角。为实现“游船直达城市副中心”的愿景,一系列关键工程加速落地:全线改建跨河桥,同步新建亲水平台、船闸与码头,其中紧邻颐堤港的颐堤港湾码头,集旅游、消费、文化于一体,可观景、乘船、赏演出;蓄滞洪区新建的金盏花岛,亦兼具演艺与码头功能,让滨水体验更富层次。试航后,桨板漾开水面,让群众充满了期待。“航线正式运营后,我们可以乘着船开启一段短途旅行。”家住东坝的居民谢女士说。

 

最新完成贯通的21公里滨水慢行系统,从第四使馆区至坝河口蓄滞洪区,实现公园绿道、滨水步道与市政路无缝衔接,让漫步、骑行与亲水赏景完美联动,市民“伴着河流骑回家”。蓄滞洪区段开阔的视野,优美的骑行环境,更是让坝河变成了“‘坝’加尔湖”。

 

 

 

9月底刚一开放就显示出“网红”气质。群众纷纷晒出“刷圈”的体验:“坝河骑行路线美到忘记时间。”“路面平整,骑行起来很轻松,绿荫覆盖,环境清幽。”“步道在开阔的水面上蜿蜒,岸边自然生长着乡野树林,水中倒影如画,清澈宁静。”

 

如今的坝河,白昼是“花香摇曳、树影婆娑”的自然画卷,入夜则化身“人间烟火”与“星光大道”交织的活力场。健身、会友、亲子嬉戏,或是品茗就餐、购物、赏演……多元场景让群众的休闲生活拥有“N种选择”。

 

这处滨水活力磁场,正将每个人的小确幸,汇聚成城市最动人的大风景。

 

03

水岸经济

消费场景好看好玩

 

以水为脉,坝河将餐饮、演艺、市集等多元业态“串珠成链”,把河道、街区、公园“顺流联通”,实现滨水空间从“好看”走向“好玩”,逐渐成为新文旅的热力场域、新消费的黄金纽带。

 

郎园Station副总经理王彦对此感受深刻:“以前客人只来园区,现在沿着河边步道能逛到颐堤港,停留时间多了两个小时。”昔日的旧仓库片区,如今成了“水岸经济”的样板,形成“日咖夜酒+文化体验”的全时段消费生态。有关数据显示:坝河滨水空间整治后,郎园Station靠水岸的商铺一个月内出租率从30%跃升至100%,园区内固定商户年销售额较去年增加约70%。随着明年河道正式通航后,这里还将与第四使馆区串联,成为其消费配套。

 

 

滨水活力催生经济红利,一家沿河中餐厅负责人赵丹笑着说:“坝河更新后,夏天客流涨了12%,不少人就为‘河边有个漂亮院子’来的。”

 

“水岸引流”效应更为显著,2024年秋天,桨板、皮划艇等潮流水上运动在坝河试水,未做宣传但首日营业额却远超预期,“当时天气有些冷了,但很多遛弯的人看到有水上运动都特别惊喜,直接就报名了。”朝阳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感叹道。

 

目前,颐堤港二期也正在加速建设,落成后将启用全新的项目名称――“北京太古坊”。作为朝阳区“一纵一横一核”消费版图重要商业地标,北京太古坊将打造为一座世界级的综合发展项目,将成为坝河滨水空间的一个全新商业地标,乃至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节点。

 

北京太古坊效果图

 

798・751艺术区、丽都商圈的联动,更让坝河沿线化作文旅商融合的消费热土,四季推出中秋古风游园会、荷风雅集、草坪音乐会等……

 

孤立的商业点到联动的消费带,坝河像一根丝线,串起了商机与人气。文化创意、数字科技等高附加值企业纷纷入驻周边,水上运动、创意品牌的特色消费等多元业态上新,两岸美食嘉年华、时尚文化演出、潮流秀场、艺术沙龙等各类高品质品牌活动接力登场。市民可以在此感受活力与灵动、激情与个性。

 

 

明年,“两河一带”世界级滨水经济区将加快建设,更多新体验、新玩法正在路上。朝阳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河道复兴激活城市更新脉搏,让“水优势”成为“发展势”、滨水“流量”变为城市“增量”,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绿色动能,让“水城共荣”的故事在朝阳续写新的篇章。

 

策划:姜丽钧

统筹:首席记者   张艳艳

图片:李   冬   王   飞   太古地产

美编:崔   晓

本文为北京朝阳(微信ID:bjchyzwwx)原创

稿件图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朝阳。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