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超预期,小米被错杀了?

刚刚,小米公布了三季报,全面超预期:

其中,小米三季度营收1131亿,同比增长22.3%,略超分析师预期的1125亿:

分业务看,智能手机三季度营收460亿,同比下降3.1%,略高于分析师预期的458.4亿;IoT业务营收275.5亿,同比增长5.6%,不及分析师预期的280.7亿;互联网服务收入93.8亿,同比增长10.9%,高于分析师预期的91.8亿;汽车及其他业务营收290亿,高于分析师预期的280亿:

虽然小米大部分业务都超了预期,但仔细查看,还是令人忧虑。其中,小米最核心的手机业务连续2个季度下滑,且下滑幅度有所扩大。

从销量上看,小米手机三季度出货量4330万,同比增长0.5%:

单价方面,三季度为1062.8元,同比下降3.6%,下降幅度较二季度的2.7%有所扩大:

单价下降主要来自海外市场,根据第三方数据,今年三季度,小米在国内的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在整体智能手机销量中的占比为24.1%,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其中,在人民币4,000–6,000元价位段的智能手机销量市占率达到18.9%,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

核心业务智能手机表现不佳下,此前高增的IoT业务在三季度大幅放缓,同比增速由之前的40%以上骤降至中个位数。

IoT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补贴退坡,智能大家电收入在三季度同比减少15.7%。

展望四季度,IoT业务可能更加疲软,根据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0月,国内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下滑14.6%,远低于上月3.3%的增速:

家电补贴始于去年9月,高基数下,预计小米的IoT业务持续面临压力。

互联网服务历来比较稳定,跟小米的用户数呈正相关,这里不做过多解读。

汽车业务高增主要是小米汽车销量带动,虽然超分析师预期,但三季度汽车业务毛利率为22.1%,低于二季度的26.4%:

不过,小米汽车业务在三季度实现首次经营盈利7亿元,经营收益指毛利减去经营开支。

总的来说,小米当下的收入主要靠汽车业务拉动,手机和IoT表现不佳,互联网负责稳定。

展望未来,小米手机业务可能会持续承压,一方面,苹果17销量强劲,彭博社报道称,iPhone 17系列助推苹果10月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飙升37%,自2022年以来首次占据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25%)!

另一方面,在AI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存储芯片价格暴涨,手机用存储芯片未来存在缺货风险,同时,在小米智能手机表现疲软的情况下,存储芯片飙升带来的成本提升恐怕难以转嫁给客户,对毛利率产生负面影响。

由此来看,小米未来能指望的只有汽车。

利润方面,小米三季度净利润122.6亿,调整后净利润113亿,同比大增80.9%!

虽然看起来增速很高,但三季度的利润增长主要来自公允价值变动、其他收入和其他收益,而非实际业务经营:

比如,三季度,小米来自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达到54.8亿,远高于去年同期的5.5亿,主要是今年股市大涨,小米的投资收益飙升,而去年三季度,国内股市惨不忍睹,公允价值带来的收益很低。

其他收入三季度达到16.9亿,同样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8亿,主要是政府补贴增加。

其他收益三季度为12亿,去年同期为亏损5000万,主要是按权益法入账之投资的视同处置收益增加所致。

由此来看,小米三季度净利润其实没那么好,而且,小米在三季度增加了各项费用开支,如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2%、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0.6%、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2%,悉数高于22%的营收增速。

如果不考虑非经营性利润,小米三季度的净利润增速并没有财报上这么漂亮。

总结下来,小米三季报难言乐观,从股价上也能看出端倪,在今日发布财报前夕,股价创了阶段新低,在一众科技公司中,小米表现最差: $小米集团-W(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