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绿地香港微信公众号
“你的专项社会保障金领了吗?”“手机下载App,实名注册认证。”“只要年龄在40周岁以上,免费领!”??
在某社交平台的一则短视频中,主持人在活动现场介绍如何领取专项社会保障金,舞台上方贴着“加入绿地香港”的横幅,台下数十名老年人分坐在餐桌前,其中一位负责人称:“大家放心去参与,每月可领450元至1075元不等。”
近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在部分社交平台发现,不时有人发布帖子和视频,推广领取“绿地香港专项社会保障金”,还亮出自己的“中国梦专项社会保障金卡”,卡面上印有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LOGO和名字。
而在另一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发帖称,家里老人遭到网上理财平台诈骗,被警方带走谈话,被带走前还在推荐身边人注册和投资,工具同样是“绿地香港App”。
11月18日上午,绿地香港(00337.HK)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近期公司监测到不法分子通过伪造虚假App、社交平台链接等方式,冒用“绿地香港”名义,虚构所谓“中国梦专项社会保障金”“社会基础民生保障股权”等理财产品,并以“高额返利”“发展下线提现”为诱饵实施诈骗。此类行为已涉嫌诈骗、非法集资及传销,严重侵害公众权益与公司声誉。
绿地香港相关负责人当日接受每经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关注到有人通过App、网络文章和农村线下推广的方式在发布虚假理财信息,公司已就此事向公安机关报案。
伪造App行骗
还有人在“拉人头”
在今日头条、抖音、小红书等主流社交平台上搜索“绿地香港”,会出现一些关于免费发放专项社会保障金的视频和帖子,评论区还有不少人在问:“请问怎么领取?怎么做,能教教吗?”
某社交平台显示的搜索结果
11月18日下午,每经记者在抖音平台找到一位账号为“绿地香港xxx 真理卫士”的博主,IP地址显示在天津市。
刚加上好友,该博主就问道:“你好,注册了吗,推荐人是谁?”每经记者表示刚关注到,还未注册。
于是,该博主向每经记者发来一条新版本绿地香港安卓App的下载网址和邀请码,并语音答复:注册实名认证就可以领取专项社会保障金。
“将链接粘贴到浏览器里,打开之后下载App。手机系统出现提示的时候,你点击继续直接下载就行。系统总是显示‘病毒危险’什么的都不要紧,是手机正常提示。”
每经记者接着问该博主:“这个真的有钱领吗,投资有分红吗?”
该博主表示肯定,还发来了几张手机截图。截图上显示,10月10日至11月17日,分五次共计提现了1248.48元。当前总分红资金8550元,原始股权数量428股,团队总人数479人,专项社会保障金总收益209元。
伪造的绿地香港App页面
“下载好并实名认证后,我拉你进官方交流群,把专项社保保障金领了,”他特别强调道:“你今年多大年龄了?超过40岁的人才可以。不满40岁的人可以投资,享受分红。”
除了绿地香港App,该博主还发过来了“绿地信通”企业版下载链接等资料。具体操作程序是:先下载绿地香港App,再下载绿地信通,两个软件用同一个账号密码登录;下载完成并加入官方交流群后,在约定时间进入线上会议室听团队队长分享。
每经记者打开绿地香港App看到,其首页显示“Greenland绿地香港”和公司LOGO,还展示了详细的公司股票信息和K线图,看起来十分真实。然而,这个App在手机各大应用市场里却搜索不到。
对此,上海兰迪(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奥向每经记者分析指出,系统出现提示的网络链接千万不要随意照做,无视系统安全警告的行为本身就极不正常。参与人员容易遭遇财产损失风险,同时还可能出现隐私窃取与信息泄露、设备被植入恶意程序,甚至被卷入违法犯罪活动。
律师:涉案行为或构成诈骗罪
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绿地香港便曾发布声明表示,网络上存在不法分子冒用绿地香港的名义,以“绿地香港发放专项社会保障金”为诱饵,发布附带注册链接的信息,诱骗社会公众进行注册,进而实施“钓鱼诈骗”。
上述绿地香港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此前已提醒网友警惕虚假信息,但是接近年底,这类推广信息又卷土重来,而且组织者更新了App版本。
据绿地香港发布的最新公告,公司从未开发或授权任何官方App,所有宣称由“绿地香港”运营的投资App(如通过第三方链接分发、提示“未备案”或“带病毒”的软件)均属伪造。公司从未推出“社会保障金”相关产品,未发布任何以“民生保障股权”“育儿补贴基金”为名的理财项目,此类承诺高额返利的内容均为诈骗话术。
公告提示,诈骗活动均要求向个人账户或非绿地香港对公账户转账,与正规金融机构的投资流程完全不符。
伪造的绿地香港App页面
绿地香港还在公告中表示,根据多方调查了解,诈骗分子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行骗:
伪造App界面:仿冒我司标识制作虚假投资平台,诱导用户通过二维码、非官方链接下载未备案应用。
传销式推广:以“提现需发展下线”“购买股权解锁收益”为由,逼迫参与者拉人头扩大骗局规模。
利用政策热点包装:虚构“国家战略项目”“大湾区建设”等背景,编造“稳赚不赔”“内部消息”等话术迷惑公众。
“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对冒用我司名义的诈骗行为完成证据保全,将依法追究不法分子的法律责任。”绿地香港方面表示。
在王奥看来,绿地香港作为在香港上市企业,主要在中国内地开展业务,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拥有一定知名度。其母公司绿地控股的香港子公司获批升级数字资产相关牌照,且有意探索房地产代币化(RWA)这一新兴领域,这引起了市场很多人关注,也给了不法分子营销噱头,因而用绿地香港的名义推广理财产品。
“如果同时在营销活动中使用了绿地香港的名义或者公司LOGO,很可能侵犯了绿地香港公司的名称权、商标权。如果案涉理财产品的发行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理财产品,诱导受害人投资,数额较大的,则构成诈骗罪。”
王奥提醒道,如果推广人员知道项目是虚假的,仍然参与其中,那么很可能是诈骗罪的共犯。民事上,如果受害人起诉推广人,推广人要根据自身的过错责任来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记者|刘颂辉
编辑|段炼 魏文艺 杜恒峰
校对|何小桃
封面图片: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