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黄埔视野)
据广州本地大V邓浩志爆料,从11月开始,广州开始针对楼盘“偷面积”情况,尤其是所谓“超新规”产品进行专项抽查行动:
严格杜绝各类超规范偷面积楼盘的新报规;同时对过往已获报规、甚至已在售的项目实施倒查。
此次倒查属针对性抽查行动,被调查对象包括某市属房企、某央企房企、若干大型楼盘及主管审查部门相关负责人等,可能是一次无差别全面调查。
调查完成后如何处置尚无官方说法。业内人士推测,可能对违规企业处以罚款或补缴地价;已建甚至已售楼盘如何处理,目前全部未知。
目前已查实部分楼盘违规,涉及某民企、某央企;某央企旗下项目均沿用同一设计方案,是否全部判定违规、如何处置,均未明确。
此次倒查原因,据说并非地方层面自纠,而是有人向高层举报倒逼的结果。
这两年,广州户型新规政策不断摇摆,偷面积的手段在摇摆中不断突破。
比如飘窗从80cm,到去五留三,0飘窗,再到去六留二;花池偷面积,从不平到平;阳台房偷面积,疯狂到整个户型到处阳改房,乃至主卧也设计成超大阳台偷面积。
大开绿灯疯狂偷面积,对于极少部分目前有购房需求,或勇于现在上车的人,自然尝到了这波政策红利。
但在更广泛层面,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政策摇摆,首先带来的是市场公平性的严重破坏,对二手房和存量新房的降维打击。
那些遵守规则、按旧规开发的存量项目,瞬间面临“未售先过时”的尴尬境地。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反复横跳的新规,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观望情绪,导致购房者的信心崩塌。
面对层出不穷的“超高得房率”新盘,潜在买家会陷入两难困境:
买按旧规建造的二手房或存量新房,担心产品迅速贬值;
追高买入超新规盘,又担心后面还有更高的,或者害怕未来政策清算,面临违规整改的风险。
当规则不再稳定、公平无法保障时,“等等看”就成了最理性的选择。
最终,这种由政策混乱催生的普遍观望,反过来又加剧了市场的冰冻,形成了恶性循环。
中央一再要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但广州的相关政策却与这一精神背道而驰。
这背后反映的是深层次的央地矛盾。
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财政的考虑,为了提高开发商拿地信心,简单粗暴地为开发商大开“偷面积”的方便之门。
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表面上刺激了短期土地销售和新房市场,实则破坏了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特别对于当前进入冰点的房地产市场,无疑雪上加霜。
而楼市持续冰封,对于多数房产持有者来说,即便那些吃到这波红利的购房者,其实没有一个赢家。
不管相关方面有意还是无意,通过偷面积加速资产贬值,也是要被盯上历史耻辱柱的。
如我在之前《偷面积的王莽时代结束了?》一文中所说:
一定程度上,频繁调整的户型新规,跟铸新币稀释旧币的逻辑没啥区别,结果都是人为干扰加速旧物贬值。
从这个意义上,让倒查偷面积的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但愿不是一阵风!
PS:了解不同新规版本楼盘,以及新一轮调整后的新规地块,或新房带看返佣服务,加观察君微信详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