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燕梳师院
文|萧晓 编辑/陈小泉
阳光财险作为阳光保险集团的核心支柱,曾以“黑马”之姿在财险市场跑出加速度。
然而,近三年来,这家险企陷入“罚款密集期”。与此同时,财险业务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局,叠加承保端持续承压,让阳光财险的二十年发展之路尽显坎坷。
多家分支机构被罚
11月20日,据国家金融监管管理总局忻州监管分局消息
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忻州中心支公司
该公司存在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利益,以及编制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等违规行为 责其改正,并对其处以人民币16万元的罚款。
卢文辰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忻州中心支公司车商部渠道经)予以警告处分,并处罚款人民币1万元。
杜富康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五台支公司经理给予警告处分,并处以人民币1万元的罚款。
姚慧明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五台支公司员工对其予以警告,并处罚款人民币1万元。
11月19日,云南监管局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阳光财险德宏中心支公司因“编制虚假财务资料;用开展保险业务为他人牟取不正当利益等”,被罚款35万元,对相关分支机构罚款共计10万元;对王任飞、蒋晓龙、陶明富警告并罚款共计9万元。
就在前一天,11月18日,广东监管局披露称,阳光财险韶关中心支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手续费”,被韶关金融监管分局罚款29万元。与此同时,两位时任负责人喻航与杨小玲均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2.5万元。
11月5日,新疆监管局公示,阳光财险哈密中心支公司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销售管理不到位”,被哈密金融监督管理分局罚款18万元。且对该中心支公司的相关责任人李明鸿、王永平警告并罚款共计2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阳光财险各地分支机构及相关负责人累计被罚金额已超过880万元。
比如,10月,阳光财险宁德中心支公司因“虚假理赔、利用保险业务便利牟取不正当利益”,被宁德金融监管分局罚款10万元;时任该中心支公司员工周修雨被禁止进入保险业3年,黄高生被警告,并处以1万元罚款。
9月,阳光财险浙江省分公司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被浙江金融监管局罚款40万元,责任人徐宗康被警告并罚款7万元;阳光财险台州中心支公司因“利用保险代理人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手续费”,被浙江监管局罚款13万元,相关责任人张明被警告并罚款4万元;阳光财险杭州中心支公司因“利用保险代理人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手续费”,被浙江监管局罚款13万元,责任人周九天被警告并罚款4万元。
综观上述案例,纵观全年,公司累计罚款已超900万元。公司违规行为高度集中于“财务数据不真实”“虚构中介业务套取手续费”“使用未经备案的保险条款”以及“利用保险业务为他人牟取不正当利益”等典型问题,反映出部分基层机构在追求业绩或费用套利驱动下,多次突破监管红线,合规风险亟待重视。
从市场化黑马到增长瓶颈
回溯阳光财险发展历程,其崛起与坎坷均烙印着市场化基因。
2005年7月,在国内保险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阳光财险应运而生,成为国内第79家保险市场主体。成立初期,依托“完成市场化机制”的制度优势,公司迅速吸引大量行业精英加盟。开业仅23个月便实现盈利,创下当时新设保险公司最快盈利纪录,一时被视为行业黑马。
2022年12月,阳光保险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作为核心子公司的阳光财险贡献了近六成保费收入,彼时市场给予5.83港元的发行价,集团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风光无两。
不过,从经营层面来看,“增收不增利”的问题日益凸显。历年数据显示
从2020年—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持续攀升,分别达374.44亿元、409.19亿元、404.09亿元、442.94亿元以及478.69亿元;而净利润出现剧烈震荡,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4.23亿元、4.43亿元、16.03亿元、9.78亿元以及6.14亿元,保费收入增长未能有效转化为利润。自2022年起,净利连跌两年,出现明显的“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暴露出盈利模式的脆弱性。
净利润持续低迷,承保端难辞其咎。赔付支出和费用支出不断攀升,导致阳光财险的承保成本节节高升。2023年,承保综合成本率高达98.7%,几乎触及盈亏平衡线;又到了2024年,综合成本率再次上升至99.62%,盈利空间严重遭遇挤压。
其中,综合费用率与综合赔付率分别为30.68%、68.94%。而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9.1%,仅实现承保利润2.4亿元;非车险业务虽有所增长,但占比达44.2%,农险、健康险贡献较大,大幅增长94.8%。由于赔付成本也在上升,盈利能力依然捉襟见肘。
进入2025年,这一局面仍未根本扭转。截至9月末,公司综合成本率为98.50%,综合费用率及综合赔付率分别为30.73%、67.77%。
不过,受益于投资端的表现,整体财务数据有所改善。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阳光财险实现营业总收入388.9亿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81.9%。其中,保险服务收入360.9亿元,同比增长0.4%;投资端收入约25.4亿元,同比增长45.0%,成为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阳光总在风雨后
在经营情况逐步好转之际,阳光财险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重建合规体系。在监管持续趋严的背景下,阳光财险需建立“总公司-分公司-支公司”三级合规管控体系,将违规成本与分支机构负责人考核直接挂钩,从源头遏制“带病展业”的不良行为。
而业务结构转型则是长期发展的关键。参考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的转型路径,阳光财险可在两方面着力。一方面,深耕车险细分市场。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承保流程,降低理赔成本,将综合成本率控制在100%以下的安全线内;另一方面,加速非车险业务扩张。依托集团医疗、养老资源,开发“保险+服务”的健康险、责任险产品,提升高附加值业务占比。
从行业视角来看,阳光财险的困境具有一定代表性。在车险综改深化、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财险公司普遍面临盈利压力,而阳光财险的转型实践将为行业提供重要参考。
阳光总在风雨后,但对于阳光财险而言,唯有先闯过合规与转型的“风雨”,才能迎来真正的“阳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