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希诺“补亏”背后:分红可期,经营隐忧未除

  近日,康希诺一则“使用公积金弥补亏损”的公告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公司拟动用约14.5亿元的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将母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从-14.5亿元“一举清零”。这一操作被外界解读为为未来分红铺路,但也引发了部分投资者对“账面粉饰”与“大股东收割”的质疑。

  尽管公司在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约2792万元,扭亏为盈,但其扣非净利润仍为负值,经营质量存疑。在疫苗市场竞争加剧、产品结构单一的背景下,康希诺能否真正走出亏损泥潭,仍是未知数。

  一、公积金补亏:分红前置动作引争议

  康希诺此次使用的14.5亿元公积金中,有约13.32亿元来自资本公积,主要来源于IPO时股东出资形成的股本溢价。弥补亏损后,公司未分配利润归零,满足了实施现金分红的前提条件。

  然而,这一操作也引发了部分投资者的不满。有声音指出,资本公积本质上是股东投入的资本,主要用于公司发展和抵御风险,如今却被用于“填补历史亏损”,有变相向大股东输送利益之嫌。尤其是在公司仅有一次现金分红记录的背景下,此举更显突兀。

  二、经营质量堪忧:扣非净利润仍为负

  尽管康希诺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但其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仍为-8285.6万元,显示主营业务尚未真正走出困境。

  公司利润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补助和国际专项资金等非经常性收益。前三季度,其他收益同比增长233.63%,达9160万元,远超净利润规模。此外,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1%,占营收比重高达40%,也反映出公司在市场推广上的沉重负担。

  三、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加剧

  康希诺目前主要依赖“曼海欣”四价流脑结合疫苗支撑收入。尽管该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8%,推动前三季度营收增长22.13%,但公司整体产品管线仍显单薄。

  与此同时,公司在新冠疫苗退潮后连续两年亏损,显示出对单一产品的过度依赖。随着更多竞争对手进入市场,若未来新品研发或商业化不及预期,公司仍将面临业绩波动的风险。管理层也在半年报中坦言,存在“业绩亏损、经营等风险”。

  结语

  康希诺此次通过公积金补亏,虽为分红扫清障碍,短期内或可提振市场情绪,但公司经营层面的根本问题并未解决。扣非净利润持续为负、产品结构单一、销售费用高企等问题,仍是其长期发展的隐忧。投资者在关注分红预期的同时,更应警惕其背后的经营质量与可持续性风险。

  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