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2040年以前,中国制造业的比重不要低于25%

专题:第十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第十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于11月23日在上海举行。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出席并演讲。

  谈及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体系,黄奇帆认为,在2040年以前,中国制造业的比重不要低于25%。他指出,曾经历经十年时间,制造业比重从40%迅速降到26%-27%,降了十几个点,有点脱实向虚,“十四五”期间稳住了,现在是27%。“我认为一直到2040年,都应该一直稳在25%,不要像美国制造业比重10%、欧洲12%。”

  此外,他强调,要把生产性服务业当作和制造业一样重要的实体经济。他指出,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在28%左右,力争到2035年或2040年达到40%。制造业25%加上生产性服务业40%,加起来就是65%左右。

  黄奇帆进一步指出,剩下还有35%,其中生活性服务业差不多28%-30%,农业比重会从现在6%可能降到3%到4%。非制造业的第二产业,包括建筑业比重会下降,房地产比重下降。另外,采掘业,即地下矿产的采掘业,还有水电气这一类的公用事业,总的比重在5% - 7%左右。

  他强调,这个体系里最重要的是要稳住制造业比重,用不着从27%变成30%、40%。人有多少,GDP有多少,GDP涨多少,人均生活费用涨多少,是等比例关系,但比重不一定要扩大。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要从现在的27%-28%提升到35% - 40%,到2050年时可形成良好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