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近1倍,却依然严重低估,确定性极高的全球绝对龙头

新能源必定是未来10年、20年甚至50年的投资热点,《新能源正前方》便是专注于新能源垂直领域深度分析的账号。除了新能源汽车,也覆盖光伏、风电、水电等多个细分子行业,是《价值事务所》的完美补充。强烈推荐大家关注一下👇👇

宁德时代2025年中报解读才发布没多久,它的三季报又出来了,都说先交卷的往往是尖子生,如此积极交卷,宁德时代的三季报又如何呢?

 01

尖子生就是尖子生

Q3实现营收1042亿元,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1% ;归母净利润185.5亿元,同比增长41%,环比增长12% ,创下了历史单季度最佳表现;扣非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36%,环比增长7%;毛利率25.8%,同同比下滑5.4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2个百分点。出货方面,第三季度动力、储能合计出货量接近180GWh,其中储能占比约 20%。

截至Q3末,合同负债为407亿,较年初大幅度增长46%,环比Q2也增长了11%,订单依然没有什么问题。

对于这个业绩,市场的普遍看法是比券商的集体预期要好一些。

不知道券商们是怎么预期的,为什么那么乐观,在新能源正前方看来,这个业绩简直不要太好,别忘了宁德时代现在可是市值超几千亿的公司呀,在行业如此卷的情况下,营收依然能有这样的增长速度实属难得了。

Q3 单季度的营收仅比2023年同期少了十几个亿,如果只看公司历史上Q3的业绩,2025年Q3单季度营收已经是仅次于2023年Q3的历史第二高水平了。可别忘记了相比2023年,今年的锂电池价格几乎是腰斩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营收保持差不多的水平,只能说明宁德时代的出货量在过去两年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另外,自身的价格相比行业的平均水平也更高。

事实也是如此,其实今年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行业的市场份额是继续下滑的。三季度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为41.7%,降到了5年来的最低水平,要知道2020年和2021年它的市占率可是超过一半的。

一边是不断下滑的市占率,另一边是持续增长的利润,行业的激烈竞争并不影响公司的赚钱能力,说明公司在行业中的高端地位立住了,事实也是如此,宁德时代配套车型平均价格最高,远高于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维权)、国轩高科、欣旺达等品牌。

基本上,绝大多数的领域都避免不了战争,宁德时代持续下滑的市占率是竞争对手不断卷价格的结果,很可能也是公司的战略选择,毕竟如果公司想同样卷价格,以公司的规模优势,完全可以跟竞对进行全方位的竞争,降低价格,尽量多覆盖车型,但这一方面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多出货的量不一定能弥补价格下跌的幅度,而且下游主机厂商考虑到供应链安全,也会刻意扶持二供、三供,立住自己的高端形象综合下来是更佳的策略。

这也是公司持续面向终端消费者进行广告宣传的原因,希望通过广告打造自身在动力电池领域里的高端地位,成为消费者购买电车的重要决策依据,继而倒逼下游主机厂商。

策略也是挺成功的,基本上很多车型如果配置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发布时就会重点强调电池的品牌,但如果配置的其他品牌往往会忽略,或者不做重要强调,终端导购环节更是如此。

总的来说,这份三季报没有啥可挑剔的地方,基本上今年全年净利润超过700亿是大概率事件了。

不过不管是Q3的亮眼业绩,还是全年净利润有望超过700亿,都可以说是过去式了,对于当下市值已经超过1.7万亿、年营收超过3000亿的庞然大物来说,未来会怎样更重要。

 02

动力电池的星辰大海

过去两三年动力电池行业产能大扩张导致行业产能阶段性过剩,加上上游原材料价格大暴跌,导致动力电池行业价格雪崩,引发了很多人对于动力电池行业长期过剩的顾虑。尤其是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突破了50%,更是让很多人对动力电池行业的未来需求表示悲观。

但其实将视角从更微观的企业和中观行业的一些季度、月度甚至是周度的数据挣脱开来后,把眼光放得更大或者更小之后,我们就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和判断依据。

在正式阐述之前,我们必须就一个观点达成共识:理论上,所有驱动系统都可以电气化,或者更激进一点说"万物皆可电气化"。

但其实存在一个掣肘,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角:电池。当然了,电池有多种技术路线,综合能量密度、成本、产品形态等多重因素,在未来可预见的几十年内,锂电池都将是其中最主要的技术路线。所以问题就变成了万物的电气化程度和进度主要看锂电池技术的发展,继而决定了动力电池行业的空间。

回过头去看,这个逻辑其实是非常顺畅的。锂电池技术的逐步成熟催生了消费电子行业的大爆发,动力电池技术的成熟又催生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速崛起。新能源汽车现在还主要是乘用车,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以及换电站等补能方式和基建的完善,商用车的渗透率也在提升,再往后就是低空飞行器以及飞机……

此外,这几年消费电子领域比较火爆的AI眼镜其实很大的掣肘也是电池,跟智能手表一样充电太麻烦,只有电池技术更加先进,尤其是固态电池技术成熟,解决了续航和轻薄问题,AI眼镜才有可能火爆,成为类似于手机那样的消费品,反过来就是技术的成熟将带动锂电池需求的进一步扩大。

当然了,还有现在大火的人形机器人领域,距离技术成熟还有一段距离,这里面电池也是最大的掣肘之一,只有电池技术足够成熟,充一次电可以保证几天高强度机械运动的水平,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才会被大面积拓展,行业空间才能真正打开,同样的, 反过来又将极大地拓展锂电池行业的市场空间。

这就完了吗?当然还没有,我们再往更加微观的视角看,一旦动力电池技术有更大的突破,能量密度足够大,不仅仅是各种手工具可以电动化,更重要的是在更多医疗领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纳米机器人,就是可以进入人体内的很小的机器人,它们可以进入人体内干很多事情,比如如通通血管、切除一些小的赘生物之类的,甚至可以成为类似于监测器之类的机器,驻守在身体里一段时间,监测身体的各种情况,相比其他传统的医疗仪器,这些监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03

未来已来

这些看似都是未来,但其实很多已经在发生了,比如重卡等商用车领域的渗透率就在不断提升,更不要说就已有的应用领域,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在全球范围内的渗透率其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在还远未到需要担忧行业空间的时候。

行业的空间其实就是行业龙头的空间,锂电池行业的竞争是全面的,包括化学能技术体系、结构、制造技术等,而行业龙头在这些方面具备全面的优势,可以通过资本、人力、专利、产能、成本等全方位优势构建出最强大的竞争壁垒,基本上只要行业龙头自己不出错或者新技术突然横空出世,后发者很难有追赶超越的可能性。

段永平经常说,投资里,企业目前能赚多少钱其实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未来能赚多少钱。过去赚多少钱只是帮助推断对未来能赚多少钱,但无法确认未来能赚多少钱。所以他对企业值不值得投资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就是企业拥有一个好的生意模式,未来能持续赚钱,赚很多很多钱。

从生意模式而言锂电池行业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生意,这一点所有高科技行业都如此,但材料科学决定了很难存在一种全新的电池技术横空出世的情况,就宁德时代已经构筑的竞争优势,未来有很大的概率能持续赚钱,距离利润超千亿的日子不会太遥远了。

从这个角度看,宁德时代现在1.7万亿的市值虽然不算很便宜,也实在称不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