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在消费电子行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昆山海菲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菲曼”)以“高端电声产品”标签冲刺北交所IPO,但其管理层动荡、财务数据异常、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引发市场广泛争议。2025年11月28日,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将对其IPO申请进行审议。
海菲曼财务总监一年三换,内控失效信号显现。 根据招股书披露,海菲曼在2023年1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财务总监职位经历了三次更迭:杨帆(任职3个月)、闫海霞(兼任董秘后离职)、王善文(接任)。财务总监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角色,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财务政策缺乏连续性,甚至引发数据造假风险。例如,不同的财务总监可能有不同的财务管理风格和理念,频繁更换可能导致财务流程和制度的频繁调整,增加内部管理成本和运营风险。而且,这也可能反映出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深层次的问题,如财务数据不准确、财务内部控制存在漏洞等,导致财务总监难以有效履行职责。
2025年5月,兼任财务总监的董秘闫海霞突然辞职,由一名“95后”接任。这一变动发生在IPO关键审核期,引发市场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担忧。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核心岗位频繁变动可能导致投资者关系管理失效,进一步削弱监管信任。
报告期内,海菲曼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3.73%、65.09%、68.66%、68.98%,综合毛利率更一度高达70.12%。同行上市公司漫步者和惠威科技的同期毛利率则明显低于海菲曼,2023年分别仅有38.16%和34.33%,仅有海菲曼的半数。其解释为“高端定位+境外直销”,但对比同为境外收入占比超80%的先歌国际(毛利率35%左右),这一差距难以合理解释。
2023-2024年,公司退货数量占比从7.41%升至12.51%,退货金额占比从11.90%增至12.97%,高于同行先歌国际的退货情况(漫步者、惠威科技未披露)。其中,真无线耳机退货率从6.61%飙升至15.81%,主因2023年底促销产品集中退货。退货激增不仅导致收入确认失真,还推高物流与售后成本,直接威胁净利润。
报告期内,海菲曼研发费用率从5.66%降至4.91%,持续低于行业均值(5.57%-8.58%)。反观销售费用率则从19.75%升至20.43%,且远超同行。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与高端电声行业的技术密集属性相悖,若无法突破声学技术瓶颈,产品同质化将导致价格战风险。
海菲曼部分产能依赖外协厂商,导致品控难度加大。耳机退货率激增,与代工厂工艺波动或有关。此外,外协模式下技术迭代效率受限,或难以应对行业6-12个月的快速技术周期,可能错失市场窗口期。
公司65%以上收入来自欧美日韩市场,面临双重挑战:一是汇率波动,2025年上半年汇兑收益占利润总额8.51%,若人民币升值将直接侵蚀利润;二是贸易壁垒。
注: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撰写成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