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行长警告:对冲基金杠杆押注或引爆主权债“收益率风暴”

  国际清算银行行长帕布罗·埃尔南德斯·德·科斯近日加入了警告行列,针对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非银机构在主权债券市场中作用正日益高涨。当前正值政府债务水平处于历史高位且地缘政治背景错综复杂之际。

  德·科斯表示,在市场平静时期,这些比银行受监管更少的实体持有更大规模的债券“会增加流动性并降低政府的融资成本”。“然而,这种更大的参与度也通过多种渠道增加了主权收益率出现剧烈非线性飙升的可能性。”

  这位西班牙央行前行长周四在伦敦发表讲话时强调,对冲基金在交易国债时通常使用高杠杆策略,并通过期限较短的互换合约来对冲汇率风险。他指出,这可能放大任何潜在危机的冲击波,从而构成新的金融稳定风险。

  对冲基金的杠杆押注以及所谓的“基差交易”的盛行——即利用财务杠杆来利用政府债券市场的价格差异——一直是全球监管机构关注的领域。然而,监督机构金融稳定委员会今年在加强该领域透明度的提议上有所让步。

  德·科斯总结道:“政策制定者应通过精心选择一套涵盖财政、货币和审慎政策的工具组合来应对这些挑战。”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引用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规模相当于全球产出的约225%。相比之下,受监管更严格的银行持有的资产占比约为175%,非银部门的份额大约在2011年左右超过了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上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表示,如果系统出现裂缝,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可能对其资本基础造成“重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