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2025年,黄金市场表现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国际金价从年初约2600美元/盎司飙升至11月的4100美元/盎司附近,累计涨幅接近60%,凌厉的涨势让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资产配置。面对波动的市场,一个常见的问题是:“金价都这么高了,我还能入场吗?”
近日,在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 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 “第二十届 21 世纪金融年会”上,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给出了他的答案——投资黄金永远不嫌晚。
相比于纠结入场时机,王立新更建议将黄金纳入资产底仓配置,视为一项战略性投资选择。例如,我国公募基金(含FOF及养老FOF)、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市场已出现各类配置了黄金的“黄金+”产品,其中大部分配置了5%至10%的黄金,个别产品黄金配置比例达到30%。
随着金价不断走高,黄金在资产配置中的角色日益被国内资管机构所关注。在“财富管理的低利率之问”分论坛上,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华安基金总经理助理许之彦、招银资产多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助理洪晓峰围绕大资管市场如何拥抱“黄金+”进行了深入探讨,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投资业务负责人杨振海担任主持人。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在美元信用走弱、低利率周期持续、全球地缘政治动荡以及央行购金热潮等多重因素共振下,黄金的长期配置价值是“比较确定的事情”。而在金价长牛不改、短期择时不易的大背景下,“黄金+”产品的价值在于依托黄金的稳定性,提升组合整体的韧性与抗风险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为投资者打造穿越周期、稳步增值的投资体验。
“黄金+”价值在于黄金的“稀缺性”和“收益性”
许之彦指出,黄金在投资组合中是一类极具差异化的资产,因此也常被归为另类投资。它的定价逻辑和股票、债券、房产等传统资产截然不同,本质上是货币体系的对冲标的。从资产配置视角看,黄金的核心价值在于极度稀缺性和低关联性。将其纳入资产组合,能实实在在降低整体资产的波动幅度,且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许之彦表示,公众对黄金有“避险、抗通胀” 的普遍认知,但仍有几个关键点容易被忽略。一方面,黄金的稀缺性远超预期。作为特殊贵金属,当前全球黄金年新增开采量–约3600吨,已探明未开采储量约 5 万余吨,新探明储量增长缓慢;与此同时,由于ESG要求趋严以及金矿品位下降等原因,黄金开采难度也在不断提升,多重因素使得黄金供给愈发稀缺。
另一方面,黄金收益性被长期低估,一些教科书提及黄金长期年化收益仅 2%—3%,这一结论是存在偏差的,因为过去的一百年中黄金曾历经数十年的金本位时期,才拉低了整体均值,不能以此代表黄金的真实收益水平。
“此外,黄金在货币超发背景下的价值凸显。”许之彦解释,回顾历史,西方国家在历次重大危机后均采取货币超发政策,百年间美元的实际购买力已缩水至不足原来的 3%,而黄金作为硬通货,是抵御这种贬值的重要工具。在资产收益率普遍下行的当下,投资者亟需拓宽资产配置边界,而黄金正是应对低利率时代的重要选择。
黄金大涨,投资者为何屡屡错过?
然而,尽管过去两年金价涨幅超过大部分主流金融资产的回报,2024年国际金价全年上涨了约27%,2025年年初至今国际金价上涨了近60%,但实际能真正抓住这波大幅回报的投资者并不多,社交平台上也不乏 “卖早了”“没拿住”“当时该入手” 的懊悔感叹,道出了不少人错过行情的遗憾。
FOMO情绪(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背后,是投资黄金的三大难题,分别是决策难、择时难、持有难。黄金价格高位震荡,最大的挑战就是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的稳定性。在此背景下,个人投资者可以考虑“黄金+”这类产品,将黄金投资的任务交给专业机构来管理,即可省心省力地实现含有黄金的多元资产配置。
“黄金+”产品将黄金的三大优势纳入了投资组合:对冲货币波动风险、对冲股债波动风险、增加组合长期收益来源。具体而言,黄金作为一种中立的资产,它的特殊功能之一就是抵御通胀和货币贬值的风险。同时,黄金还具有加强组合抗风险的能力。历史数据显示,在国内传统的股债组合出现回调时,黄金往往表现良好,给予投资者一定的风险缓冲。此外,黄金的长期收益表现极具稳定性,叠加今年以来的涨幅,过去50年间,美元计价的黄金平均年化回报率约为 10%。
“黄金ETF”是工具,“黄金+”是解决方案
杨振海表示,他在与多家海外机构交流时发现,在本轮黄金上涨之前,大部分机构在组合里面配置黄金的比例并没有达到他们的理想预期。换言之,即使专业的投资机构,也存在一定的FOMO情绪。从这个角度来讲,不仅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黄金+”产品实现省心资产配置,机构投资者也可以更好地开发“黄金+”产品并进一步挖掘其市场潜力。
作为亚洲最大黄金ETF的管理人,许之彦认为,黄金ETF是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也可以是“黄金+”产品中的底仓,即黄金ETF再加上其他资产共同构成投资组合。对此,招银理财多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助理洪晓峰也表示认同,并透露早在2023年7月,也就是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加息周期见顶之际,招银理财就已开始通过旗下产品增配黄金ETF。
谈及黄金ETF和“黄金+”理财的差异化定位,招银理财曾对南财理财通课题组表示,黄金ETF紧密跟踪现货黄金价格,其价格波动与金价高度相关,需要投资者对黄金投资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观点判断。而招银理财的“稳金”系列产品的底层资产是债券、黄金和量化中性策略,是多元的“一篮子资产”,更偏向于一个低风险的解决方案。
谈及招银理财的“稳金”系列,洪晓峰介绍,为应对未来经济周期变化可能带来的利率温和上行环境,需要在资产组合中引入更多元的风险对冲工具。因此,“稳金”系列在债券与黄金之外,还增加了如商品CTA、量化中性策略等另类资产,以增强组合的稳健性与收益多样性。
此外,招银理财的“黄金+”产品并未止步于简单的“债券+黄金”组合。为了应对未来潜在的经济温和复苏、利率缓步上行的可能性,今年上半年,招银理财新推出了“衡金”系列,引入了“全天候”配置理念和风险均衡的量化模型,在债券与黄金基础上纳入股票资产,旨在实现更全面的长期市场风险暴露。洪晓峰透露,“稳金”系列自2023年推出以来,规模稳步增长;“衡金”系列也正逐步获得市场认可,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黄金+”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在洪晓峰看来,“黄金+”产品的潜力无疑是广阔的。从历史数据来看,21世纪以来,在由货币周期驱动的黄金大牛市中,黄金的年化收益率区间基本上在“在15%至25%左右”。2025年黄金市场不仅涨幅超预期,也驱动了包括招银理财在内的资管机构进行产品创新,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配置工具与参与方式。
而作为众多“黄金+”产品的底仓——华安黄金ETF已拥有约99吨的持仓规模,在国内240吨总规模中占比达42%,距百吨大关仅一步之遥。然而,许之彦指出,国内黄金ETF总规模仅相当于全球总持仓(约4000吨)的5%左右,表明其在中国市场仍有广阔发展空间。他认为,随着保险资金已获准入市,未来养老金、企业年金等也有望将黄金ETF纳入投资范围。目前国内黄金ETF市场规模约2400亿元,在150万亿的大资管体系中,配置潜力仍然巨大。
许之彦强调,黄金的稀缺性、美元信用风险、地缘政治动荡及全球资产配置共识四大核心逻辑支撑其长期价值。“黄金+”产品通过黄金ETF的配置,可有效降低组合波动,尤其在低利率和不确定性环境中将更具吸引力。
杨振海最后总结到: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经济机构转型的大背景下,黄金应该被视为一种“宏观对冲”和“货币对冲”的“战略底仓”,而非简单的“资产对冲”战术工具,“黄金+”产品将大有可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