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水产2025年前三季度亏8亿业绩持续承压 转型战略面临考验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国联水产正经历着深层变革的阵痛。

  10月28日,国联水产发布2025年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5.82亿元,同比下降14.29%;归母净利润为-8.00亿元,同比下降905.3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11亿元,同比下降752.80%;基本每股收益-0.71元。尽管公司积极推动战略调整,从全产业链布局转向聚焦食品主业,但成效尚未显现。

  行业普遍存在的消费疲软与价格压力,加上内部管理问题,使这家老牌企业的转型之路充满考验。

  01 业绩持续承压,转型战略面临考验

  国联水产近年来持续面临业绩压力。公司从过去的全产业链布局转向聚焦食品加工主业,逐步剥离了上游养殖等业务,旨在减轻经营负担,优化资源配置。

  这一战略调整的背后,是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水产消费市场景气度不尽如人意,南美白对虾等主要水产品销售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终端市场销售进展缓慢,这些因素都对公司的经营成果产生了直接影响。

  在转型过程中,国联水产曾将预制菜业务视为重要增长点,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然而,随着市场环境变化,预制菜行业热度逐渐减退,公司不得不调整发展步伐。

  此前规划的产能扩张项目已经终止,公司解释称现有生产线产能负荷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能够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

  为应对挑战,国联水产提出了“大单品策略”,希望集中资源打造核心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公司正全力推进自动化改造,通过技术升级提升生产效率。

  这些举措的效果如何,仍有待市场检验。

  02 内部控制问题浮现,合规管理待加强

  除了外部市场挑战,国联水产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监管机构近期检查发现,公司在收入核算、资产减值计提、客户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不规范之处。

  这些问题涉及公司多个业务环节,包括采购业务原始单据留存、存货管理和核算等方面都存在需要完善之处。

  特别是在库存管理过程中,各区域存放的存货种类、数量等信息缺乏规范的书面记录,主要依靠人工管理,影响了存货管理和核算的准确性。

  公司还存在系统账号权限管理方面的不足,包括账号共享、非实名账户等问题。部分用户拥有的系统权限与岗位职责不匹配,这些内部控制缺陷需要通过系统性的整改来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国联水产已进行了一系列整改,包括对前期财务数据进行更正调整,并组织相关人员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规范运作水平。

  国联水产在三季报中坦言,公司面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贸易政策的持续影响,以及水产消费市场的复苏压力。这些挑战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需要管理层展现出足够的战略耐心和运营智慧。

  注:本文结合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