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9日,Robo Summit机器人发展论坛在国家速滑馆“熊猫眼”场馆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关村(000931)朝阳园管委会、iCANX全球科学平台、北奥集团、国家速滑馆联合主办,艾瞰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本次论坛汇聚产、学、研、企、投等多方力量,以“探索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技术突破与场景机遇”为核心,全方位剖析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主任娄毅翔,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副主任姜波,北奥集团董事长赵东伟,iCANX创始人、北京大学张海霞教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副秘书长陈丹,中国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设计总负责人、北京交通大学郑方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员、机器人控制实验室主任赵明国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所副所长王党校教授,北京深蓝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王旭等出席本次论坛。
三维体系筑基石,锚定机器人产业生态构建核心路径
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主任娄毅翔在致辞中指出,以“三维体系赋能优质生态”筑就产业发展沃土。本次论坛所在“熊猫眼”场馆将联动北奥集团、iCANX打造常态化产业交流平台。朝阳区正以“一赛一园一区”三维体系推动产业落地:“一赛”(机器人运动会)搭建创新舞台,“一园”(奥林匹克中心区创新公园)助推场景融合,“一区”(中关村朝阳园为核心集聚区)强化产业承载,通过制定专项政策与三年计划,依托37万市场主体、2800余家AI及数字经济领域优质企业,完善生态护航机器人产业成长。
北奥集团董事长赵东伟强调,以“科技体育融合与基地建设”打造创新策源地,巩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成果,推动具身智能从概念走向实践。北奥集团已建成“熊猫眼”等三大赛训基地,赛后将升级为集赛训、研发、科普于一体的平台。作为服务过“双奥双亚”的企业,北奥将联合各方推动基地升级与成果转化,让国家速滑馆从“赛事地标”转变为“机器人产业创新策源地”,助力产业跨越“技术储备到产业化”的关键节点。
随后,iCANX创始人、北京大学张海霞教授以“科研初心助力全球协同”,加速产业梦想落地为宗旨,点明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赛场的科研愿景与实现科研人“成果服务大众”的终极目标。iCANX将持续联动全球顶尖科学家,推动技术与赛训基地融合,打造全球领先具身智能平台。本次论坛得到“产、学、研、企、投”各界积极响应,将以“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助力机器人产业成为科技创新核心引擎。
四大维度破局,解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底层逻辑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副秘书长陈丹在演讲中表示以政策与数据为核心,中国机器人产业迈向“从有到优”,已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与生产基地,明确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全球地位。在全球主要国家加码布局的背景下,中国构建“供给侧攻关+应用侧拓展”体系,在十大领域推进场景落地,超前布局人形机器人并建立CR认证标准。展望“十五五”,产业将向智能化、融合化、全球化转型。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员、机器人控制实验室主任赵明国教授提出“竞技是技术迭代核心引擎”的关键观点,以航空、自动驾驶领域因挑战赛实现突破为例,指出人形机器人需通过标准化竞技聚焦痛点。赵教授提出“L1-L5智能分级”,从基础运动到人机协同,通过分层挑战赛积累技术与数据,有望将机器人赛事打造成兼具技术验证与商业价值的“第三奥运”。
加速进化创始人兼CEO程昊指出以足球场景为支点,撬动具身智能产业化落地。结合产业实践经验,分析人形机器人从实现人类基础运动到通过场景积累数据反哺认知升级,通过足球场景,同步锤炼视觉、运动控制与决策能力。“赛事+科普”模式拥有巨大潜力,未来将通过开发者生态大会,吸引移动互联网开发者入局,推动人形机器人从科研场景逐步普及至家庭、工厂。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王晟则站在资本赋能角度,强调把握具身智能时代机遇。AI作为“通用目的技术”,人形机器人是资本长期聚焦的核心,具身智能成为科技博弈的关键赛道。从投资布局分析供应链、本体、小脑算法等环节已实现盈利,未来大模型派入场将加速技术与商业价值爆发,呼吁高校科研成果与资本结合,把握产业化机遇。
圆桌会议聚共识,六大核心要素构建机器人发展生态系统
随后,以《机器人发展生态》为主题的圆桌讨论由连界创新董事长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