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二图

多地2026版惠民保产品出炉!“更低的保费”“保费不变”宣传悄然退场 服务更便捷、续保更优待等成新关键词

资讯 3℃ 0
多地2026版惠民保产品出炉!“更低的保费”“保费不变”宣传悄然退场 服务更便捷、续保更优待等成新关键词

  日前,2026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开放参保。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自9月份以来,已有多地上新2026版惠民保产品及投保渠道,从这些地区的2026年度惠民保宣传页与发布会的关键词来看,“更低的保费”“保费不变”等宣传语已基本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保障更全面、服务更便捷、续保更优待”。

  与此同时,2026年度的惠民保升级迭代几乎都在保障、服务、续保、理赔等方向上推进,如通过扩大特药目录、降低理赔门槛、增加门诊与健康管理服务以及为连续参保家庭提供优待,来提升“用得上”“感受得到”的获得感。

  聚焦保额与服务,部分地区打通医保数据可免审直赔

  作为一种普惠型保险产品,惠民保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步进入稳定期,告别前期的价格卖点,开始往服务和保障、保额方面创新。

  记者梳理发现,在当前已经上新的2026年度的惠民保产品中,以降费、保费不变为宣传点或卖点的产品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是保障扩容、特药升级、提高理赔效率、增强健康管理服务等。

  以海南“惠琼保”为例,2026版继续推出4种保障方案,年缴保费最低59元起。同时,在责任和服务上做了多项升级创新,建立免赔额动态调节机制、家庭参保优待加码、将特药目录扩容到115种,并在指定医院试点“一站式结算”。

  在北京,这一思路同样明显。2026版“北京普惠健康保”累计保额升级至350万元,特药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病种覆盖扩展至87种,药品清单增至159种。

  同样在服务与责任端下功夫的还有宁波的2026年度“天一甬宁保”。在保费不变的前提下,该产品把保障总额从300万元提升至320万元,并新增普通门诊保障责任,同时降低起付标准,并创新推出“定额赔付”。

  “淄博齐惠保2026”更是打通医保和惠民保数据,进一步提高理赔效率。据悉,“淄博齐惠保2026”采用免申直赔,参保人在山东省内定点医院完成医保结算后,“淄博齐惠保”理赔系统将自动把理赔结果推送至项目理赔部门,理赔款后续直接划拨至参保人社保卡金融账户中,无需提交理赔申请。此外,淄博市城镇职工可使用医保个账余额为本人及近亲属缴费参保。

  “惠民保宣传重点转向服务与理赔,标志着其保费下降空间已显著收窄,这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对记者表示,发展初期,低价是快速普及、吸引健康人群参保的核心策略。而如今,随着产品迭代和参保率提升,真实的赔付数据逐渐显现,加之医疗成本持续上涨,特别是高价特药和先进疗法的纳入,都共同推高了整体的赔付成本。

  给投保群体分层,降低健康、连续投保人群参保成本

  除了提高保额和增强服务,2026版惠民保对于健康体投保也给予优惠。

  一直以来,健康人群对于投保惠民保产品都是有一些异议,认为参保后“得不到”惠民保医疗理赔,就不大愿意为不断提价的惠民保买单。

  为了提高健康客群的获得感,多地2026版惠民保产品开始探索解决方案,即面向持续投保但没有理赔的健康人群推出优惠政策,比如降低其免赔额,持续增加有感服务体验,如2026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2026年度“天一甬宁保”;或是降低他们的投保成本,给予一定的保费优惠,如“淄博齐惠保2026”。

  “惠民保推出连续投保优待,主要是用差异化定价留住健康人群,优化参保结构,避免因赔付压力大而过度涨价,确保产品普惠且可持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对记者表示,这既是监管引导精准定价的体现,也是商业保险平衡普惠与盈利的市场化选择。

  据悉,今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推动城市商业医疗险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提到,城市商业医疗险要“遵循风险对价原则,实现差异化定价”。同时,该通知还要求城市商业医疗险“突出普惠定位,坚守商业属性”。

  提质增效,城市商业医疗险已发展到关键转型期

  在惠民保运营方和共保体的积极推动下,惠民保的参与者也在逐步扩大。

  数据显示,北京普惠健康保四年来累计参保超过1500万人次,续保率由2023年度的65%上升至2025年度的80%;黄冈市的“黄惠保”运行三年来,累计参保人次达213.49万,累计赔付金额超1.31亿元;“南京宁惠保”累计参保人次超600万,单人最高赔付达104.66万元。

  “城市商业医疗险的快速发展来自三方面的因素:政策鼓励、消费者刚性需求和保险机构合作创新。”天职国际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表示。

  具体来看,首先,各地政府陆续推出了一些惠民保险有关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各类机构参与,因此保险机构均有意愿来支持国家和地方政策;其次,三线以下城市以及中低收入群体在大病与意外等保险方面有刚性需求;第三,大型保险公司的下沉地区机构和地方性保险机构正尝试通过与当地政府、医疗机构、社保局以及互联网机构合作,探索新的产品、市场和商业模式。

  “城市商业医疗险已从‘能不能跑起来’进入到‘能不能跑得远、跑得稳’的阶段。只有坚持普惠初心,同时提升专业能力和制度协同,城市商业医疗险才能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支撑力量。”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教授朱俊生表示。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