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二图

五粮液的大麻烦,不止业绩暴雷,还有最低640元的“普五”

资讯 1℃ 0
五粮液的大麻烦,不止业绩暴雷,还有最低640元的“普五”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镁经

  作者:王一行

  ////

  三季度,五粮液营收暴跌52.66%,净利润骤降65.62%。业绩惨淡固然刺眼,但电商平台上已经低至640元/瓶的核心产品“普五”,才是最大的麻烦。

  “双十一大促”叠加三季报出炉,五粮液(000858.SZ)正遭受业绩和价格的双重打击。

  今年三季度,五粮液营收仅为81.74亿元,同比暴跌52.66%。利润更是惨淡,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仅20.19亿元,同比下滑65.62%。

  不过,对于账上躺着1300多亿现金的五粮液来说,短期的业绩暴跌,还不至于伤筋动骨。更严峻的问题,是其核心产品价格的崩盘。

  随着“双十一”大促打响,五粮液核心产品八代普五的价格,再次遭受冲击。在拼多多、京东、淘宝、抖音商城等电商平台上,普五的价格越来越低。在京东上,甚至有消费者以640元/瓶的价格买到了八代普五。

  业绩暴跌后,五粮液紧急抛出了百亿分红,暂时稳住了股民情绪和股价,但核心产品的价格何时企稳,还是未知数。

  价格又又又崩了

  在三季报出炉前,八代普五的批价就先崩盘了。

  据“今日酒价”的数据,7月份普五的批价还在930元/瓶左右,8月份大幅跳水至860元/瓶,之后一度跌至840元/瓶。截至11月6日,五粮液八代普五的批价为855元/瓶,相比于6月4日的950元/瓶,下降了95元,降幅10%。

  ▲八代普五的线下批价,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五粮液而言,更头疼的,是来自电商平台的冲击。

  每逢“618”“双十一”等电商大促,八代普五的价格都会受到严重冲击。

  例如今年618期间,在大促开始前,八代普五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的售价普遍在979元-1000元之间。618大促开始后,八代普五在京东的价格下跌至920元/瓶,在淘宝的价格则下跌至898元/瓶。在拼多多“百亿补贴”下,八代普五的价格低至816元/瓶。

  当时,有不少消费者在叠加了京东plus会员专享、大额优惠券或者京东超市卡的储值金后,买到了756元/瓶的八代普五。

  ▲今年618期间京东限时大促将八代普五价格打到756元/瓶。

  到了“双十一”,电商平台之间的价格战打得更激烈了,白酒价格也跌得更狠了。

  11月5日,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八代普五的价格普遍低于618期间。在拼多多上,两瓶装的八代普五售价1478元,单瓶售价低至739元。在京东和淘宝上,八代五粮液单瓶价格在840元-850元,比半年前低了不少。在美团闪购上,八代普五的价格已经低至758元/瓶;在抖音商城,五粮液第八代52度500ml两支装价格仅1469元,单瓶价格不到750元。

  ▲今年双十一期间八代普五在各大电商平台的价格,图源各平台截图。

  消费者能买到的最便宜的普五,其实不是来自拼多多,而是京东。

  小红书上,不少网友晒出了他们的“撸酒战绩”:叠加京东Plus会员专享价、川酒券等多重优惠后,不少人以680元、670元,甚至低至640元的价格就拿下了八代普五,还是从五粮液京东自营旗舰店上购买的。

  ▲

  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抢到的低价普五,图片来自小红书。

  电商平台低价补贴将严重冲击线下经销商生存空间,破坏酒企长期构建的价格体系。另外,线上线下的价格混乱还会形成恶性循环,动摇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认知。

  广发证券在《白酒持续调整,大众品表现分化——2025年三季报业绩前瞻》中就提到普五价格倒挂问题依然严重,今年实际销售价下降了近百元,经销商们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

  真的没招了

  为了保价,五粮液采取了诸多措施,比如将2024年的经销商合同计划量,同比减量20%。

  今年1月,五粮液曾暂停供货第八代五粮液,并通知经销商回收市场上900元以内的普五产品,可以算2025年的合同量。

  停止供货后,五粮液还推出了严格的减量政策,针对不同渠道的经销商设置了不同的减量比例,特别是针对签约量超过1000件的商家,超额部分调减比例将超过30%。

  这些措施本质上只是库存腾挪,如果这些酒没被消费者喝掉,最终还是停留在经销商手里。

  此外,今年五粮液还在北京、成都、广州、杭州、合肥等20个市场试点终端直配模式,想提升厂家对终端的管控能力。

  这些组合拳在短期内取得了一些效果,八代普五的批发价从2025年初的900元/瓶左右逐步回升,一度达到950元-960元/瓶,但很快价格又继续下跌至900元以下。

  尽管五粮液在稳价、控量等方面动作频频,但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效果。不少消费者宁愿冒着买到假酒的风险,也要去线上购买,只因价格更低。

  面对电商平台的乱价,五粮液也没有什么好的应对办法。前几年,它的态度还强硬些,一旦有电商平台私自降价销售,立马采取措施,要么终止合作,要么扣钱罚款。

  例如,2022年”双十一“期间,因京东低价销售普五产品,五粮液向京东发出通报,“经市场检查,贵司在2022下半年违反合同约定,针对该行为扣除其365万元市场支持费用,不予核报。”

  近一两年,五粮液的态度没那么强硬了,只剩下口头呼吁,或者发布打假声明。

  比如在今年4月召开的“十四届中国白酒T9峰会”上,五粮液董事长曾从钦呼吁其他酒企一起对抗电商。他指出,名酒企业要做好示范,不内卷、不内战、不内耗,联合应对电商平台“百亿补贴”等低价促销冲击。

  每逢“618”“双十一”等电商大促,五粮液、剑南春等酒厂都会提前发一份“打假未授权电商店铺”的声明。

  今年“双十一大促”开始前,五粮液又发布了“致消费者告知书”,直接点名46家非官方授权店铺,各大电商的第三方店铺都有“上榜”,包括抖音的抖音超市、美团的美团名酒行、1919酒类直供和歪马送酒、天猫淘宝的百亿补贴官方频道等。

  中国酒业独立分析师肖竹青认为,五粮液等头部酒企在“双十一”前点名非授权店铺,有三个目的:一是保护消费者,避免他们因买到假货而迁怒品牌方;二是保护经销商,稳定价格,防止渠道“踩踏式”抛货;三是倒逼平台合作,通过“官方授权名单”施压电商。

  厦门丰德酒业总经理武永磊分析称,五粮液此举更多是无奈之举。像京东、美团这样的平台能帮卖货,品牌当然乐见其成,但价格倒挂让线下经销商无从交代,品牌只能发公告,算是表态了。

  事实证明,这一做法确实没有什么效果。

  经销商和酒厂都扛不住了

  白酒价格倒挂,最先受伤的,是经销商。

  根据机构调研数据,当前五粮液渠道库存普遍在5至6个月,远高于2至3个月的健康水平。

  当经销商仓库里堆满滞销产品,现金流吃紧,打款意愿自然下降。

  在面临亏损的状态下,经销商通常只有三种做法:一是等待消费回暖价格回升,但是非常考验经销商的资金实力;二是降价甩卖回笼资金;三是选择离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五粮液经销商数量合计3587家,较2024年末减少了124家。

  然而,一旦经销商大规模甩货,就会导致批价进一步下滑,加深出厂价与批价的倒挂,最后将压力传导至酒厂。

  这种压力,已经清晰地反映在五粮液的财报中。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经销商预付款)降至92.68亿元,环比二季度末减少8.09亿元,且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这意味着经销商的打款能力在不断减弱。

  面对这种情况,五粮液只能帮助经销商清理库存,因此在第三季度大幅减少了给经销商的发货量。结果就是,三季度单季营收同比暴跌52.66%。

  实际上,从2024年一季度开始,五粮液的单季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便一路走低,从两位数跌至一位数,再到今年第三季度的暴跌。

  进入三季度后,白酒企业都撑不住了。连贵州茅台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率都不到1%,有些酒企的净利润甚至出现三位数的跌幅。

  ▲上市酒企三季度的业绩表现,镁经小组制图。

  这轮白酒周期始于2022年,但大部分上市酒企直到2024年都还保持着不错的业绩增长,因为经销商替酒厂扛住了很大一部分压力,充当了库存的“蓄水池”。

  但经销商们始终有扛不住的一天。三季度的业绩暴雷,也意味着酒企“提价—压货—增长”的模式,彻底失效了。

  三季度业绩暴跌,意味着五粮液试图通过短期的剧痛,来换取价格体系的稳定和渠道信心的回归。

  只是,这条路注定不会轻松,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个寒冬有多漫长。

  太平洋证券预测,五粮液2025年-2027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6.2%、2.0%、4.3%,市场对短期复苏持谨慎态度。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提到,白酒行业当前正处于过去三十年以来第三轮大周期的筑底阶段。本轮行业基本面底有望出现在2025年三季度,今年下半年是白酒上市公司报表业绩压力最大的阶段,预计最早2026年一季度有望看到动销拐点。

  换句话说,苦日子还没结束,酒厂和经销商们还得继续熬。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