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二图

上市不足4年 梦天家居筹划控制权变更

资讯 1℃ 0
上市不足4年 梦天家居筹划控制权变更

  在上市不足4年后,梦天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3216.SH,以下简称“梦天家居”)实控人便抛出了筹划控制权变更计划。

  11月6日,梦天家居发布公告,收到实控人余静渊的通知,其正在筹划控制权转让事项。据了解,2021年12月,梦天家居在上交所首次公开发行A股上市,距离此次筹划控制权变更尚不足4年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筹划控制权变更的同时,梦天家居还同步公告称,拟跨界收购芯片企业上海川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土微”)。此举迅速引发行业热议。

  “我这边不太方便回答,具体内容以公开披露信息为准。”对于拟收购川土微的原因,梦天家居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11月7日在回应《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具体事情)涉及到公司高层的决定,我这边也不是很清楚。”

欲跨界收购芯片企业

  根据梦天家居公告,余静渊拟筹划转让控制权事项。天眼查显示,余静渊为梦天家居法定代表人,持有公司41.66%股份,范小珍持股比例为6.89%,两人系夫妻关系。

  据了解,梦天家居成立于2003年9月,总部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是一家以高端全屋定制为核心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专注木门、墙板、柜类等木质家具的研发与生产,2021年12月在A股上市。

  备受关注的是,带领梦天家居登陆资本市场尚不足4年时间,余静渊为何选择此时让出控制权?对此,上述梦天家居证券部工作人员向记者直言:“我这边不清楚,因为这是领导的决定。”

  与此同时,梦天家居还在同一份公告中披露了拟跨界收购芯片企业的信息。

  根据公告,梦天家居正在筹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川土微控制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相关资料显示,川土微系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高端模拟芯片研发设计与销售的高科技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电源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在川土微C+轮融资中,上汽集团和比亚迪等知名车企曾参与其中。

  而在此前,川土微已在推动上市进程。据了解,今年6月20日,“上海川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召开。川土微方面彼时表示:“从‘有限公司’到‘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是名称的变更,更是治理能级与市场信任的跨越。”

  另据天眼查信息,今年7月18日,“上海川土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海川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梦天家居日前发布的公告,也引发了外界关于川土微或将“曲线上市”的猜测。对于梦天家居实控人转让控制权与收购川土微之间的关系,上述梦天家居证券部工作人员强调:“这是两件事情,只是披露在了一份公告中。”

  “实控人正在筹划控制权转让事项,与上述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事项不互为前提。”梦天家居方面亦在公告中强调。

营收已连续3年下滑

  事实上,在此番筹划跨界收购川土微控制权之前,梦天家居便已开始涉足半导体行业。

  今年3月,梦天家居曾签署增资协议,拟向重庆凌芯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芯微”)增资,以7000万元认购其新增注册资本807.69万元,增资完成后持股35%。

  6月 6日,上述增资事项及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完成,凌芯微取得了重庆市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梦天家居方面在2025年半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投入资金7000万元。”

  凌芯微是半导体行业的“新兵”。据了解,凌芯微成立于2024年,是一家专注于功率半导体中后段特色工艺的创新企业,代工产品广泛服务于IGBT、MOSFET、二级管、晶闸管等功率器件。

  在跨界半导体行业背后,梦天家居营业收入已连续3年下滑。Wind数据显示,2022—2024年,梦天家居营业收入分别为13.89亿元、13.17亿元、11.1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60%、-5.16%、-15.22%。

  以2024年为例,梦天家居方面在解释营业收入变动原因时表示:“主要受行业市场下滑、消费趋势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和公司同时为适应消费降级的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所致。”

  根据最新财报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梦天家居实现营业收入7.73亿元,同比下降2.93%;实现净利润5630.31万元,同比增长37.60%。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同比下降4.13%;归母净利润为2106.82万元,同比增长31.22%。

  对于营业收入连续下滑多年的问题,上述梦天家居证券部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公司业绩受整体大环境和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其他家居企业的情况也都差不多。”

  梦天家居将如何改善业绩?该工作人员表示:“对于下一步的具体计划,我这边不方便提前透露,以公告披露的信息为准。”

  “今年下半年,外部市场环境依旧存在着很大的挑战,但这不是公司所能改变的。”梦天家居方面此前表示,“面对挑战,公司将坚持‘强内控、提质效’的经营方针,加强内部管控,降低无效和低效费用开支,努力获得相对较好的经营结果。”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