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二图

10万亿债基市场遇“刹车” 政策调整正重塑行业格局

资讯 1℃ 0
10万亿债基市场遇“刹车” 政策调整正重塑行业格局

作为公募基金三分之一体量的债券投资业务,正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其发展趋势在市场与政策的双重作用下愈发清晰,今年,受股债跷跷板效应等市场因素的影响,债券市场规模出现萎缩。

作为公募基金三分之一体量的债券投资业务,正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其发展趋势在市场与政策的双重作用下愈发清晰。

今年,受股债跷跷板效应等市场因素的影响,债券市场规模出现萎缩。除市场因素外,政策环境的调整对这场变革的影响更为深刻。三季度,纯债基金先后遭遇股市波动传导、基金赎回费调整等冲击,调整压力显著。进入四季度,基金赎回费新规有望正式落地,基金业绩基准新规对主动债券基金的深远影响也将逐步显现。

数据变化更能表露出这场变革的脉络。今年三季度,总规模高达10万亿元的债券基金单季度缩水近1700亿元,增长态势明显趋缓。结构分化更为突出,纯债基金规模大幅缩水7700亿元,混合债基规模逆势增长约5000亿元,一减一增之间,凸显出行业格局的巨大变化。

债基规模萎缩牵动行业神经

“公司三季度规模掉了30亿元。”一位管理规模超百亿元的公募基金高管忧心忡忡地表示,尽管三季度A股市场持续好转,公司整体规模却出现大幅缩水。“我们公司三季度规模缩水了50多亿元。”另一位行业排名中游的公募高管也流露出深切担忧。

这种焦虑在行业内并不少见。三季度,在A股一路走高,上证指数接连突破多个整数关口之际,不少公募高管仍在为公司规模下滑而发愁。Wind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共有超70家公募基金管理人规模出现下滑,这一现象主要源于债券基金规模大幅缩水。

具体来看,上述两位高管所在公募中,各有一只债券基金遭遇大额赎回,单只基金规模缩水均超30亿元。从全行业来看,三季度规模缩水超30亿元的110只基金产品中,债券型基金高达102只。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债券基金遭遇大面积赎回,不再简单是债市调整的结果,或是基金行业债券市场新一轮洗牌的开始。

以一只规模百亿元的基金为例,30亿元的规模缩水意味着单季度体量减少30%,这不仅影响基金公司整体经营表现,还对其在部分渠道的准入等方面造成了较为负面的影响。

政策调整驱动行业变革

“债券基金规模缩水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家外资公募基金经理表示,但行业政策的调整对行业变革的影响更为深刻长远。

“9月发布的基金费率改革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的规定,引发市场对债基赎回的担忧,成为9月上旬债市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该基金经理补充道。

“三季度债券市场面对‘反内卷’、股市走强、基金赎回费调整等多重冲击,显得应对乏力;在缺乏政策与基本面明确利好支撑的背景下,市场逐步进入调整阶段。”北京一位基金经理分析,这些因素引发了市场对债基产品负债端的担忧,导致债券基金对机构的吸引力下降,进而促使机构资金赎回。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8月以来,债市已先后经历多轮重要政策调整:一是财政部推出债券税收调整方案,对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等品种恢复征收利息所得增值税;二是中国证监会时隔13年修订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将债券基金纳入赎回费率限制标准适用范围,拟对中短期赎回资金分别征收不低于1.5%、1.0%、0.5%的惩罚性费率;三是监管部门近期发布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相关文件,明确了主动债券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要求。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吴粤宁对记者表示,三轮新规主要从成本、客户结构与投资运作规范等方面影响公募债券投资业务。税收调整虽使公募债基利息收入税负略有增加,但3%左右的增值税率仍低于银行自营的6%,具备税收优势,可能吸引银行、保险等机构加大委外力度。基金销售费率新规对中短期赎回征收惩罚性费率,会抑制债券基金的短期交易需求,部分机构为流动性管理可能转向债券ETF或货币基金等豁免品种,但长期来看,有利于提升债券基金规模的稳定性,保证投资策略的稳定执行。业绩基准新规要求基准匹配与跟踪披露,将约束债基风格漂移,推动投资策略更透明。

考验公募战略远见

每一次行业变革,恰是行业发展的分水岭,也对公募机构的战略远见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三季度,景顺长城基金、海富通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富国基金等机构的债券基金规模实现逆势增长。

三季报数据显示,景顺长城基金是行业中唯一一家债券基金规模增长超400亿元的公司,这主要得益于公司混合债基等“固收+”产品规模的增长。景顺长城基金三季度混合债基规模增长了超700亿元,直接推动公司非货管理规模在三季度末成功跻身行业前十。

除景顺长城基金外,富国基金、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永赢基金等机构三季度的混合债基规模增长也位居行业前列,成为公司债券基金规模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面对债券市场变局,部分中小公募也在加大混合债基等“固收+”业务布局。中邮创业基金是混合债基规模增长居前的公募之一,其旗下3只混合债基年内规模合计增长近150亿元。

债券ETF被认为是债券基金市场另一个突围的方向,只不过对基金公司的资源禀赋能力要求更高。如海富通基金正是凭借债券ETF布局的先发优势,走出了差异化发展路径,推动公司债券基金规模的逆势增长。头部基金公司富国基金与工银瑞信基金则在科创债ETF、混合债基领域深耕,支撑起自身债券基金规模的增长。

那么,公募机构应如何在新规框架下调整债券投资战略?又有哪些机遇可把握?

吴粤宁对记者表示,新规下公募债券业务的机遇主要集中在工具型产品扩容、机构委外需求释放与细分领域创新三大方向:首先,债券ETF等豁免赎回费的品种,成为机构流动性管理的优质替代选择,其细分品类的扩容空间与流动性提升潜力广阔;其次,公募债基3%的增值税率低于银行自营,叠加专业的投研与风控能力,精准契合银行、保险等机构的委外需求,头部机构有望承接更多增量资金并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最后,业绩基准与费率新规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专业能力比拼,为合规能力强、创新意识足的机构进一步打开了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王弘晢 】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