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二图

平安人寿孙汉杰:分红险成利率下行期稳健之选

资讯 1℃ 0
平安人寿孙汉杰:分红险成利率下行期稳健之选

  原标题:21专访|平安人寿孙汉杰:分红险成利率下行期稳健之选

  在人身险预定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的背景下,保险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产品结构变革。分红保险,这一兼具保障与投资属性的保险形态,正从过往的市场配角跃升为行业新焦点。平安人寿总经理助理及总精算师孙汉杰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分红险接受度近年来显著提高,这不仅是市场利率下行的自然结果,更是行业结构长期转型的开始。

  随着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人身险预定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保险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产品结构转型。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分红寿险保费收入为7658.74亿元,同比增长4.12%,增速较上年由负转正,提升23.25个百分点,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分红型保险,作为兼具保证收益与浮动红利的产品形态,逐渐从“可选项”成为“必选项”。平安人寿作为行业领军者之一,如何看待这一趋势?又如何通过产品、服务与管理的全面升级,推动分红险成为客户资产配置的核心工具?围绕这一系列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与平安人寿总经理助理、总精算师孙汉杰展开深度对话。

  市场接受度显著提高,利率下行催生配置需求

  近年来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下行,日前已跌破1.8%,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亦持续下降,低利率环境正推动保险产品结构转型。在此背景下,分红保险正成为平衡保险公司与客户利益的重要选择。

  “随着市场利率走低,客户对分红险的接受程度较以往有显著提高。”孙汉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保险行业全面转向分红已成为发展共识。

  这一变化主要受到多方合力影响:在市场利率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分红险能够提供长期保证收益且收益具备一定成长空间,使其成为客户不可或缺的选择。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统计,2024年度分红实现率中,来自不同公司的超百款产品分红实现率均超过了100%。

  “人身险预定利率连续三年下调,普通型产品从3.5%降至2%,分红型产品从2.5%降至1.75%,分红型预定利率降幅较普通型更小,对比优势扩大。”孙汉杰表示,保险公司作为耐心长期的机构投资者,具备跨周期配置资产能力。

  而经济周期的波动变化让保险行业更加重视资负匹配,以降低利差损风险。多数公司已将分红型产品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保险行业全面转向分红已成为发展共识。与此同时,随着监管及险企对分红险知识的普及教育,消费者对分红险的认知和信任度都得到了增强。

  针对“分红险升温是不是利率下行期的临时替代品”的疑问,孙汉杰给出了明确判断:当前推动浮动收益的分红产品更加契合行业发展。他进一步解释,分红险包含保证利益部分和非保证红利两部分,这一设计能有效分散保险公司的负债压力,降低长期利差损风险,同时避免利率上行期可能出现的退保风险。

  参考海外寿险市场经验,美国、日本、英国等保险市场在利率下行期均加强了各类利率敏感型保险产品的推动,扩大分红、投连等浮动收益型产品的占比来降低利率风险。这表明分红险的崛起并非中国特有,而是全球保险业应对低利率环境的共同选择。

  解密分红险运作机制

  对于消费者普遍关心的分红险“保障”和“分红”区别,孙汉杰从精算师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

  “提供保障是所有保险产品的固有属性,分红保险产品在给客户提供保障的同时还具备可分享红利的特性。”孙汉杰表示,分红险的基础保障功能与传统寿险基本一致,根据具体产品的责任设计,可覆盖风险包括生存风险/养老风险、身故风险、伤残/全残风险等,为客户提供养老金规划、现金流规划、财富传承、身故保障等功能服务。

  关于分红特性,当分红险的实际经营情况优于定价假设或法定准备金假设而产生盈余时,保险公司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将这部分“盈余”分配给客户,这就是红利的来源(简称“利源”)。分红险利源主要来源于“利差”、“死差”和“费差”,即在投资收益、保险赔付支出和费用支出三方面的实际经验和假设之间的差额。

  “从构成比例来看,利差通常是分红盈余的主要来源。根据监管规定,保险公司每年可分配盈余中至少70%必须分配给客户。”孙汉杰强调,分红产品的分红水平是不固定的,根据保险公司分红账户的实际经营表现,每年都可能波动,宏观经济与利率环境、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与经营情况等均可能影响分红水平。

  针对消费者担心的分红透明度问题,孙汉杰介绍了平安人寿的具体措施:严格遵循监管关于分红险的规定;秉承审慎原则进行分红演示,合理引导客户预期;定期向分红保单持有人提供红利通知书,并在官网披露红利实现率。

  险企投资能力是分红险竞争力的关键。对此,平安人寿持续深化搭建“好团队、好策略、好项目、好业绩、好分红”投资体系,依托专业的投资团队和清晰的投资策略,科学选择投资标的,将资金投向新质生产力等国家倡导的领域,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力争实现有竞争力的投资回报,从而回馈广大客户。在团队方面,平安人寿拥有一支学历高、经验足的投资团队,同时联手国际投资顶尖机构,科学管理保险资金。在策略方面,平安人寿独创“战术仓、情景仓、战略仓”的组合管理框架,实现短、中、长期投资目标的兼顾。“三仓”策略是平安独创的投资策略,能够有效应对不同的市场环境,有助于保障公司分红账户的分红水平具有市场优势。在项目方面,平安人寿顺应国家战略导向,将资金投向科技、清洁能源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精选全球优质资产。在业绩方面,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超6.41万亿,投资业绩保持稳健。在分红方面,平安已服务3800万分红险客户,过往产品分红实现率保持稳健水平。

  消费者应避免盲目跟风,做好自我评估

  针对部分消费者“盲目跟风买分红险”的情况,孙汉杰从精算和风险管控角度提出了购买前的“自我评估”指南。

  首先,消费者需明确自身需求与分红产品特性是否匹配。分红险的保障(保证利益)写进合同,但非保证部分的红利在某些年度可能为0;同时分红险一般需要10年以上长期持有,才能充分享受保险保障和分红带来的收益。

  其次,客户需根据自身保障需求选择适配的保险产品类型,包括终身寿险、年金、两全等,同时还需考虑产品本身是否有一些特色责任、特色服务、特色权益等。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是从险企的投资能力、历史分红表现、公司经营稳健性与品牌信誉等方面综合评估保险公司的经营实力与分红能力。“不同公司的分红产品的演示收益不同,不代表未来实际收益,消费者需避免被‘高演示收益’误导。”

  新规重塑市场格局,险企竞逐分红赛道

  2025年6月,监管下发了《关于分红险分红水平监管意见的函》(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保险公司分红水平管理的指导原则。新规实施促使行业加速分化,各保险公司纷纷调整业务策略,加大分红险布局力度。

  《意见》要求分红水平不得偏离实际资产负债管理和投资收益情况,并列举了六类需提交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审定的分红水平设定情形,包括分红特别储备为负、投资收益率低于行业平均等。孙汉杰认为,通过分红险新规的落地实施,监管进一步督促各公司强化资负统筹联动,强调长期稳健经营导向。

  “《意见》落地后,分红险市场生态正经历结构性重塑,监管通过‘扶优限劣’引导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孙汉杰指出,《意见》利好经营稳健、投资能力较好的大公司;而资本实力弱、投资能力不足的公司更容易面临分红约束。

  平安人寿在预定利率切换后迅速将业务重心转向分红险,通过构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体系,强化账户管理和服务赋能,其分红险销售占比实现快速提升。

  孙汉杰介绍,平安人寿近期推出系列分红险新产品,围绕“好产品、好账户、好服务”持续构建分红产品的独特优势,大力推动分红业务,增强市场竞争力,满足客户在低利率环境下的财富管理和保障需求。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