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二图

2025进博现场 | 数据互通、车险联动,保险正补上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关键拼图”

资讯 1℃ 0
2025进博现场 | 数据互通、车险联动,保险正补上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关键拼图”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能源车生态发展论坛”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机遇与挑战成为行业焦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王耀在介绍新能源车出海现状时表示,目前,新能源车出海正在迈向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增长的阶段。产业高速扩张背后,全球化挑战亦随之凸显。与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金融配套短板成为制约瓶颈——海外车险供给不足、数据积累匮乏导致投保成本高企,此外,充电桩布局、二手车流通、电池回收等生态环节的不完善,也加剧了车企出海的运营压力。

  在此背景下,行业各方正围绕破局路径积极探索,通过打破产业壁垒、共建行业标准,着力构建车险联动的生态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快“走出去”,要积极探索保险行业布局,为车企在投产、运营、售后等环节提供全链条风险保障与金融服务,也助力中国品牌全球发展,中国品牌既包括车企,也包括保险行业。

  过去五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不足300万辆飙升至超过1700万辆,渗透率超过20%,中国市场贡献了全球增量的一半以上。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5%。

  王耀表示,新能源整车出口从2021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出海正迈向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增长的阶段。自2023年以来,汽车出口格局正在由纯电主导演进为多动力类型并行。在出口地域结构上,呈现出多级扩散、区域均衡的新趋势。亚洲和欧洲仍然是出口主阵地,而中东地区成为拉动整体增长的关键增量市场。

  虽然新能源汽车形势一片大好,但仍会面临国际政治格局和各个地区政府对车企的政策等挑战,在王耀看来,这也是产业高速扩张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

  王耀认为,全球化挑战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供应链与技术层面,电池及原材料供应保障不足、目标市场当地电池制造技术尚不成熟;二是合规与标准层面,不同国家的准入法规、安全标准不一,需满足更高的环保标准及ESG相关要求。“国际法规与标准研究是进入海外市场的关键,尤其是车联网标准以及双方数据的可互操作性和兼容性等。”他指出。

  谈及全球化挑战,上海汽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盛也提到,全球地缘政治持续动荡,增加了运营的成本与风险,贸易壁垒等因素持续影响着海外业务的稳定发展。除了应对传统大型的商业风险,整车保险服务挑战与机遇并存。保险如何为中国车企的出口创造价值?在李盛看来,核心在于以客户为导向,由主机厂主导设计贴合海外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打造专属中国汽车出口的一站式保险业务管理系统,构建品牌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西川真吾介绍日本车企出海经验时表示,在海外业务初期,日本有商社主要负责帮助日本车企进行海外销售,积累销量数据、搜集消费者习惯等信息。在商社提供了某地区的发展蓝图之后,银行为日本车企投资建厂、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活动提供资金筹集方案,保险公司则负责帮助日系车企设计在海外市场的专属保险以及金融绑定服务。

  “中国虽然没有商社体系,但是各个新能源车企已经逐步出海销售。”西川真吾建议,国内保险公司、银行可以形成战略合作模式,在新能源车企出海项目上,携手帮助车企规避海外当地投资建厂、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活动上的资金风险。将保险公司的线上化、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共同复制到海外,为新能源车企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助力。

业界探索智能驾驶、电池安全等全新课题

  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表示,“十五五”期间,新能源车产业将依然是国家重点培育的先进制造业。从技术变革来看,当前新能源车技术跃迁背后的风险管理挑战已凸显。智能驾驶、电池安全等全新课题,都需要汽车、科技、保险等各领域的合作伙伴共同探索,让技术能在安全的前提下稳妥落地。

  傅帆表示,从全球布局来看,我国新能源车已迈向世界。但面对海外保险保障、服务保障、金融配套等短板,需要构建全链条服务网络,才能让产业出海行稳致远、实现共赢。据悉,2025年,中国太保集团将“国际化”列为“十五五”规划的三大战略之一,将海外业务部更名为国际业务部。公司将加快设立海外代表处、境外营业机构,深度参与海外市场。

  太保产险总经理助理徐峰指出,海外车险领域当前主要存在三大突出问题:其一,新能源汽车海外车险相关数据积累不足;其二,受数据匮乏与市场环境差异影响,海外新能源车主面临投保成本偏高的困境,且相关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其三,电池焦虑问题凸显,消费者对电池衰减程度普遍存在担忧,如欧盟即将推行电池护照制度,这也使得电池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成为主机厂的重点工作方向。

  此外,海外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尚不完善,充电桩布局不足、二手车流通体系不成熟、电池回收与维修配套滞后等问题,进一步制约了行业发展。

  徐峰表示,针对上述痛点,太保在服务新能源车企过程中,核心是打造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我们已与宁德时代、中汽协等机构达成深度合作,将专业机构的电池衰减检测、电池健康状态检测等服务融入承保全流程。同时,联合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聚焦驾驶行为、气候条件、路况特征与电池专业管理系统等关键维度展开专项研究,为车企及保险公司的精准定价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此外,与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建立合作,引入多维度电池管理数据,为电池衰减相关延保服务提供科学的精算理论基础,全面完善新能源汽车海外服务生态。

  太保产险副总经理陈森表示,在泰国,中资车企今年预计新能源车销量将超过7万辆,太保支持当地保险保单出单的车辆目前已经超过1万辆。“我们还会继续扩大合作模式,同时扩大到其他海外市场。”他称。

数据互通,构建车险联动的生态体系

  今年年初,四部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实现新能源汽车数据跨行业合规共享。

  新能源汽车产业间跨界活动统一标准、数据互通,进一步降低车主的理赔成本。在业内看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和车电分离模式的发展,传统车险难以实现新的需求,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型保险产品,全面覆盖智能网联出行的风险。

  在杨中平看来,汽车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的转型中,保险在保障产业安全运行、完善风险管理和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今天,保险业与汽车产业也深化数据共享机制,打破产业壁垒,共建行业标准,构建车险联动的生态体系,实现车险精准定价与服务智能化升级。”

  此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精算师协会、汽车工业协会及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共同签署了促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旨在通过技术标准共建、维修体系优化等方面强化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此次进博会上,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太保产险、理想汽车等多个行业机构联合发布《组合驾驶辅助及有条件自动驾驶事故界定及数据协作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规定了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L2)及有条件自动驾驶(L3)事故的界定规范以及执行事故界定相关的数据协作技术规范,分析界定结果可用于相关保险产品的理赔。

  陈森表示,目前智驾产品和辅助驾驶产品正在快速普及,智能驾驶和辅助驾驶系统保险的安全保障至关重要,这也是车企销售带有辅助驾驶功能汽车时的重要保障手段。太保产险已经推出覆盖智能辅助驾驶安全的责任险产品。2024年至2025年,太保产险已与11家车企合作了智驾安全险产品。

  据其介绍,太保产险已与国内新能源车企实现系统打通与数据互联,通过定损配件信息、定损标准的双向互通,提升车主出险后的维修理赔效率。依托理赔数据分析,保险公司向车企反馈优化建议,助力车企在后续车型设计中改进零部件及安全配置,从源头减少损失。同时,公司还主动引导车险客户正确使用车辆安全功能,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率。

  “车端智能化驾驶能力和车机数据维修联合打通和匹配能力,深刻改变了技术研发的范式。”蔚来汽车首席安全专家佘晓丽表示,以与太保产险合作提供的智能化风险减量服务为例,以2024年为观察窗口,整体减赔预计约为25%,尤其是全角度切入障碍物的数据显示,事故数量减少约为37%,事故损失减少约为43%,让用户真正获得实际利益。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