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点震荡拉锯:牛市格局未变

文/李悦
11月10日,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指午后翻红后震荡拉升,截至收盘,沪指涨0.53%,深成指涨0.18%,创业板指跌0.92%。沪深两市成交额2.17万亿,较上一个交易日放量1754亿。
盘面上热点快速轮动,大消费板块爆发,乳业、饮料制造、白酒、培育钻石、超硬材料等涨幅居前,电工电网、机器人等板块跌幅居前。
“近期,大盘在突破4000点之后,出现了反复震荡调整的走势,多空分歧也比较大。”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认为,部分科技股前期涨幅较大,积累较多获利盘,部分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但这属于正常的市场调整行为。
对于2026年的资本市场,杨德龙认为,A股和港股的牛市格局有望延续。“虽然年末市场通常交投清淡、波动收敛,但考虑到2026年潜在的政策红利、产业趋势和资金面改善,市场仍具备较多结构性机会。”杨德龙指出,明年市场可能出现更广泛的板块轮动,传统板块在明年或存在阶段性轮动机会。
01 科技股的短期调整不应被简单解读为趋势反转
今年以来,科技板块表现突出,“科技牛”行情持续演绎。以人形机器人、芯片半导体、算力算法等为代表的行业呈现良好的上升态势,市场的赚钱效应也主要体现在这些科技股上。
不过,近期,被称之为“小登股”的科技股跌幅居前,有市场人士认为“AI泡沫”即将破裂。
“此前许多科技股大幅上涨,当前的调整更多反映的是部分资金阶段性兑现收益,并不意味着行情终结。此外,近期美国‘科技七姐妹’多次出现显著回调,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A股科技板块的表现。因此,科技股的短期调整不应被简单解读为趋势反转。”杨德龙认为指出“华尔街有句名言:‘市场总是正确的,错误的只是你的观点。’”
今年市场分化如此显著,从上市公司三季报中可窥见端倪。数据显示,盈利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领域;而传统行业普遍面临盈利下滑压力,部分企业降幅较大。部分传统行业确实面临增长乏力的问题,而新兴产业则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
10月28日,“十五五”规划正式公布,其中明确将科技创新作为未来五年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包括具身智能、芯片半导体、算力算法、低空经济、深海装备等领域。
“这些方向在今年市场中已有明显体现,说明资本市场已在提前布局。尽管相关行业多数尚未实现大规模盈利或商业化落地,但其代表了经济转型的长期受益方向。”杨德龙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后,部分华尔街人士发出警示,认为当前AI科技股可能存在类似2001年科网泡沫的风险。
与此同时,巴菲特在最新披露的三季报中继续减持美股,现金储备已高达3800多亿美元。历史上,其五次大幅减仓美股后的两年内,美股均出现显著回调。
对此,杨德龙分析称,客观来看,本轮美国科技股行情已持续十余年,是美股长期牛市的重要推手。尽管当前估值处于高位,但头部科技企业已逐步兑现业绩,市盈率水平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低于A股同类公司。不过,两者在业务规模、盈利能力和市场环境等方面仍存在显著差异。
他认为,与2001年科网泡沫时期相比,当前科技企业普遍具备真实业务和应用场景,发展前景更为扎实。因此,即便美股科技板块出现调整,其下行空间可能相对有限。
近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首席执行官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美股可能出现10%至20%的回调。这一警告释放出明确信号:这些顶级投行也认为当前美股估值已处于高位。
不过,杨德龙认为,此类幅度在A股和港股市场中属于正常波动范畴,尚不足以定义为趋势性反转。他指出,当前A股和港股科技股的单股股价与美股同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大家不必过于担心美股科技股泡沫破裂会导致A股和港股的科技牛行情终结。”
02 传统板块在明年或存在阶段性轮动机会
近期,大盘站上4000点后出现了反复震荡调整的走势,市场多空分歧明显加大。部分投资者认为4000点可能是本轮行情的终点,也有不少观点认为4000点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
相对而言,杨德龙更倾向于后一种看法。他认为,本次A股市场第三次站上4000点,与前两次相比,整体估值更低、杠杆率也更低,市场并未出现严重泡沫化的迹象。尽管部分科技股前期涨幅较大,积累较多获利盘,部分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但这属于正常的市场调整行为。
杨德龙称,短期突破4000点后可能出现震荡反复,但中长期趋势预计仍将保持向上。
对于2026年的资本市场,杨德龙认为,A股和港股的牛市格局有望延续。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趋势已经启动,这一过程通常具有持续性。随着市场赚钱效应显现,更多场外资金可能通过直接开户或购买基金等方式入市。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开股票账户已超过2500万户,反映出较强的参与意愿。
“虽然年末市场通常交投清淡、波动收敛,但考虑到2026年潜在的政策红利、产业趋势和资金面改善,市场仍具备较多结构性机会。”杨德龙指出,明年市场可能出现更广泛的板块轮动。
他表示,历史经验表明,一轮完整的牛市通常覆盖多数行业,且最终使大多数投资者获益,而非仅少数板块或群体获利。传统板块在明年或存在阶段性轮动机会,尽管其涨幅可能难以与科技股相比。科技股因估值弹性大、政策支持力度强,且多为中小市值,易于形成较强市场表现;而传统行业以大市值为主,上涨节奏相对较慢,但对指数的贡献更为显著。因此,明年市场指数的表现可能超出部分预期。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