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说年底什么事把银行人忙的团团转,其中之一,要数这场“信贷上量”的年末收官保卫战了。
就在刚刚过去的十月最后一周,银行票据利率创下今年以来最大降幅。“愉见财经”听说,直到月末的最后一天尾盘,还有银行在抢票。
数据显示,银行票据利率降幅已超过今年7月低点。可以看到,明年4月到期的国股银票单周下降46BP至0.20%,期限在3个月以内的票据利率全部降至零利率,全期限票据利率纷纷创年内新低。
银行着急抢票、票据利率走低是表象。要问这背后,一个原因是,监管指导银行信贷上量后,触发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思路变化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不同的银行面对指导也各有“应对”。
监管指导信贷上量
当前市场需求疲弱是客观事实。银行毕竟是顺周期行业,除了少数客户底盘特别牛的银行外,大部分银行信贷增速乏力已经心照不宣。
无论是对公、零售业务,银行信贷增速均有不同幅度下降,特别是对公月环比数据正在逐渐拉大与年初的预期,数据上看已经比较为难了。
而咱监管心系实体经济,鞭策银行加把劲儿。“愉见财经”从业内获悉,10月底,央行已对主要国股银行进行一对一专项指导,要求各行尽快推动10月信贷上量。
有些基数比较大的银行,比如有的大行,信贷增长压力也大啊,配置票据冲量可能算是一种应激反应了。
我们从市场交易数据倒推的话,可以看到,10月最后一周,大行先是平价收票,后亦随市场降价收票。
尽管票据供给有所回升,但仍跟不上需求的增长,票据利率全线跳水下行。
中小银行也不例外,算了一笔经济账后尤为偏爱短票,于是降幅尤其明显。
可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这头拉信贷数据,另一头确是原本就收窄的息差和承压的营收。
靠票据冲量,显然不划算。“愉见财经”听某行业内人士在那里头疼,说,若通过票据上量弥补百亿元缺口,当期亏损可能在千万元规模。
前置营销啃硬骨头
既然信贷上量是硬骨头必须啃下来,但又不想被市场逼着去冲不划算的票据——那只能一切回归基本盘,从经营管理下手来保利润。
刚刚过去的10月,听说有好几家银行首当其冲,优先级最高的短期经营目标,就是“稳住信贷规模”。
“我们行把明年的‘开门红’挪成今年‘关门红’了”。某银行人士告诉“愉见财经”。他们的动员,是把原本计划明年开门红的信贷投放前置到四季度完成。
“从今年11月起到明年一季度末,形成一个新的时间表。”
那在这一“新时间表”之前,基层行的套路是什么呢?悄悄告诉你,不少经营单位会习惯性地把10月、或是年尾规模做小,起到拉低基数的作用,以便在明年考核中取得优势。
但现在,要事为上,银行们还是很服从大局哒。听说已经有银行重新考量定指标、调基数,将缺口额度考虑进去,避免简单以“较去年年底”的方式进行比较,减少年末信贷上量的执行阻力。
不过我也想替基层行说句话。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仅靠动员、或是上述管理上的调整,是有短效作用,但并不治本。更为关键的,可能还需在顶层设计上明确战略,先动起来。
部分银行明确在资产投向上加大战略新兴、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信贷资产投放。此外针对票据,也提出要逐步置换票据资产中的实体重点领域规模,降低对票据贴现的依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