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推动股市上涨,如今企业盈利为其注入持久动力

  在人工智能相关新闻占据头条的一年后,华尔街看涨股市的理由正转向对股票而言更根本的因素:企业盈利能力正开始突破大型科技公司的范畴,向更广泛领域扩散。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瑞银(UBS)等大型金融机构指出,本财报季呈现出一条清晰主线:企业利润表现强劲,利润率趋于稳定,尽管增长仍集中在人工智能相关业务密集的科技领域,但已开始向其他板块蔓延。

  “有明确迹象表明,企业盈利复苏已启动,定价能力正逐步增强,” 摩根士丹利股票策略师迈克・威尔逊(Mike Wilson)在周一发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

  他的团队数据显示,所谓的 “七大科技巨头”(Magnificent Seven)预计第三季度净利润增幅将达 23%,而标普 500 指数其他成分股的增幅为 12%。但他表示,“随着盈利预期修正趋势向好,营收超预期的企业比例仍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我们看到盈利增长覆盖面终将扩大的积极迹象正逐步显现。”

  FactSet 的最新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在标普 500 指数(^GSPC)成分股中,已有超过 90% 的企业公布了财报,其中 82% 的企业盈利超预期,整体利润同比增长 13.1%。这标志着企业盈利已连续四个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

  此外,标普 500 指数涵盖的 11 个板块中,有 6 个板块实现盈利同比增长。其中,科技板块(XLK)、金融板块(XLF)和非必需消费品板块(XLY)表现领跑 —— 这一迹象虽不显著,但值得关注,表明盈利增长的强劲势头正开始向更广泛领域扩散。

  尽管如此,部分策略师警告,这一趋势仍需持续下去才能巩固。

  “盈利相关情绪已部分回升,”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 Capital Markets)策略师洛里・卡尔瓦西纳(Lori Calvasina)在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她补充称,尽管盈利预期修正已连续两周向好,但仍 “远低于” 夏季高点。

  她还表示,“得益于企业高管层的应对韧性,盈利仍为美国股市提供坚实基础”,但同时指出,最新的盈利复苏 “尚不足以改变‘盈利情绪在夏季已达峰值’的观点”。

  她在报告中提到,上周股市的回调 “就像远处酝酿中的风暴传来的雷声”—— 这一迹象表明,即便企业盈利表现稳健,投资者仍心存不安。

  这种不均衡的背景,正印证了 Evercore ISI 策略师朱利安・伊曼纽尔(Julian Emanuel)所称的 “K 型股市”—— 即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股票及优质成长股,相对于整体标普 500 指数表现更优。

  不过他也指出,“参与牛市的股票范围已相当广泛。这是当前市场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重要区别,也是股市进一步上涨的关键因素。”

  伊曼纽尔认为,这种市场动态将支撑他提出的 “2026 年底标普 500 指数达到 7750 点” 的目标。他表示,尽管标普 500 指数前 10 大成分股市值约占指数总市值的 40%,但 “它们的估值并未过高”,这既为市场提供了 “支撑”,也为进一步上涨开辟了路径。

  就此而言,瑞银刚刚将 2026 年底标普 500 指数目标点位上调至 7500 点。该银行预测,企业盈利增幅将达 14.4%,且随着资本投资 “突破狭窄的科技领域,向更广泛领域扩散”,盈利增长将不再局限于科技板块。

  瑞银称,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支出 “高得惊人”,并将其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技术建设热潮相提并论 —— 那一轮热潮 “开启了一段持续约 10 年的生产力变革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