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营销三十年:高峰会往事追忆,一个远去的图腾

  来源:今日保

  红地毯,聚光灯,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三十年寿险营销,最让寿险营销老兵不能忘怀的,要算高峰会了。

  历经多少努力与挫折、流过多少汗水与泪水,才迎来的高光时刻,深深刻进多少过来人的记忆深处。

  曾几何时,高峰会是无数营销员心中的圣杯与图腾——

  在灯光璀璨的舞台上,接过公司大佬颁发的奖杯,听着全场那为自己响起的掌声,这是一场场关于尊严与价值的巅峰体验。加冠盛典的召唤,每每让他们在极度疲惫时重新燃起斗志。

  三十年里,高峰会激励着众多的寿险营销人克服种种困难,谱写自己的传奇故事。

  可以说,无数寿险精英的成长,乃至中国寿险业的发展,都与高峰会密不可分。高峰会特有的荣光,催生了中国寿险业一段狼性迸发、英雄辈出的黄金年代。

  时至今日,盛宴不再,江湖已远——

  奢华与狂欢已经淡出,取而代之的是更务实、更简约的荣誉论坛。

  回望那段激情岁月,可以看到行业成长的印记,也能加深对理性与规范的理解。

  1

  -Insurance Today-

  高峰会的起因

  庞大的销售队伍需要一套激励机制

  有这么一句名言:每个伟大的成就,最初都源于一颗被激励的心。

  寿险业在西方国家有几百年的历史,对销售人员的激励极为注重,并且早已经成熟化、体系化。

  一是保险公司内部都会建立自己的荣誉体系,如总裁俱乐部;二是行业会建立专业认证和职级体系,如特许财务顾问、特许寿险规划师等;三是在国际上建立了全球性的专业荣誉殿堂,如被称为业界“奥斯卡”的MDRT(百万圆桌)。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将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引入中国内地,也将其母公司的一些成熟的管理方式带了进来。

  鉴于“高峰会”这种模式在其海外市场(如东南亚、香港、台湾等地)已经运行多年,并被证明是激励销售团队极为有效的手段,高峰会自然而然就移植了过来。

  高峰会的核心就是将旅游激励与荣誉表彰相结合:

  ——设定较高的门槛。明确严格的业绩标准,如保费收入、保单件数、续保率等。

  ——设定高荣誉。举办盛大的颁奖典礼,由公司最高层亲自颁奖,仪式感爆棚。

  ——设定高规格奖励。通常是将豪华旅游作为奖励方式。

  透过友邦保险的高业绩成长,国内险企意识到这种激励方式的巨大威力,很快就纷纷跟进。

  20世纪90年代中期,寿险行业凡是建立了个险队伍的机构,都建立起了自己的高峰会制度,并成为一年一度极其隆重的营销盛事。

  由于国内险企机构众多,队伍庞大,阵容壮观,其高峰会的阵势和风头,一起步就盖过了友邦保险。

  “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小品里的这句台词,妥妥地就是为中国寿险业的高峰会的真实写照。

  2

  -Insurance Today-

  高峰会的发展

  规格越来越高,能去的地方都去了

  高峰会一经引入,就不断被国内寿险业推陈出新,招式和规格不断升级,成为集荣誉、激励、学习、交流与品牌塑造于一体的综合性盛会。

  没几年,高峰会的模式就大致定型为经典的三段式结构,引导和激励着营销员整年度的销售行为,包括:

  ——会前的预热和资格角逐。年初设定竞赛规则,明确入围标准、竞赛期限和举办地。通过海报、内部动员、阶段性排名等方式持续造势,激发营销员奋勇争先。

  ——会中的超级盛典和豪华旅游。会期通常为5-7天。选择国内外的知名旅游景点举办。极高规格的颁奖典礼,董事长亲自颁奖。红地毯、聚光灯、获奖感言,沉浸式、高规格的明星体验。

  ——后期的高峰会在会中还增设了学习交流和联谊板块。请顶级专家进行主题演讲,开阔精英视界;精英分享会分享成功之道;针对特定专题进行小范围的深入研讨和交流。还有举办地特色的文化之夜活动,公司领导荣誉宴,豪华旅游,都是会议的重要部分。

  ——会后的荣誉延续和效应放大。公司通过各种途径渲染和报道峰会盛况,铺天盖地宣传明星风采。将精英的事迹登报和用于培训,以期形成榜样示范效应。

  随着机构之间的不断攀比,高峰会的会场布置和旅游目的地选择,逐渐达到了极尽奢华、超越想象的程度:

  ——会场选择,在国内已经进入到人民大会堂和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北京太庙;在国外进入了巴黎凡尔赛宫、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国内已经渐渐入不了法眼了。一些顶级自然奇观都看过了,比如乌鲁鲁巨岩、海曼岛、马尔代夫的神秘岛屿,都曾在短时间内成为顶级精英的“私人王国”。

  流程和体验逐渐趋于极致化。顶级明星的专属演唱会、世界级大师的闭门分享、公司董事会领导亲自为精英倒酒和合影,妥妥的超级体验和顶格尊重。

  高峰会的超级阵容,那不用说了。有包下十多架越洋宽体飞机的,有包下整个五星级度假村的,有专享数日国际豪华游轮的。

  礼品嘛,有定制高端瑞士名表的,有纯金打造纪念章的,传言还有奖励豪华汽车的。

  巅峰时期的高峰会,寿险机构可谓绞尽脑汁,以求达到场地的不可复制性,体验的独占性。

  发展到后期,每次探讨下一届高峰会去哪里召开,都是一个很费脑筋的问题。

  因为,似乎可以去的地方都去过了!

  3

  -Insurance Today-

  高峰的故事:太多太多

  温情与激情,梦想与远方

  激励着数百万人为荣誉而战

  对于寿险机构来说,高峰会就是营销员荣誉体系的塔尖。

  对于绝大多数营销员来说,总部的高峰会就是职业生涯的珠穆朗玛峰,是自己雄心和梦想的顶点。

  年年都有高峰会的方案宣导,年年都有不断刷新的高峰会极致体验传出。

  很多营销员就是奔着高峰会去挑战自己的极限。他们中很多人认为,能参加一次这样的高峰会,这一辈子就值了。

  三十年的高峰会开下来,自然就积累了很多与高峰会有关的励志故事。

  这些故事也就成为行业高峰会文化的一部分,比如——

  故事一:某位持续入围高峰会多年的营销高手,因为身体、家庭或其他原因,沉寂了一两年。众人都认为传奇就此落幕了。

  新的一年,他宣布复出。经过一番血拼,又重新站到了最高领奖台上。

  在颁奖典礼上,他在获奖感言时说道:“我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这个舞台,我一直怀念!”

  金句,自然获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故事二:某位营销员在竞赛截止前一天的最后一小时,凭着一张压轴的大额保单,业绩排名瞬间飙升,从无缘入围直接绝杀,跻身榜单前列。

  在最后时刻,所在团队成员都没有回家,陪着这位接近达标的伙伴。当保单终于承保,系统显示入围的那一刻,整个职场一片欢腾,大家相拥而泣。

  个人英雄让人感动,团队温暖更让人动容!

  故事三:某位资深营销员,他的一位客户在投保前的体检中被查出早期重症。客户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情绪崩溃。

  他没有因为保单无法成交而放弃客户,动员自己的全部人脉,帮客户联系了重点医院的专家,并陪同就诊,协助准备理赔资料,帮助客户获得了重大疾病保险金,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客户非常感激,逢人便夸。客户所在企业的高管层都被他的人性关怀所感动,集体将家人的保险安排托付给他,稳稳进入高峰会。

  故事四: 一位业绩顶尖的精英营销员,在竞赛期中途被查出重病,需要立即住院手术,销售行为被迫中断。按照规则,她当年已无法入围。

  分公司总经理在得知情况后,做出了一个决定:向总公司特别申请:“她不仅是我们的业绩标杆,更是我们文化的传承者。按她的业绩进度可远超入围线,病魔可以中断她的工作,但不应该剥夺她应得的荣誉。”

  总公司特批了这份申请。高峰会的颁奖典礼上,当主持人念到该营销员名字时,全场灯光暗下,大屏幕播放了同事们为她录制的加油视频。虽然她本人未能亲临现场,但公司依然将她的座位虚位保留,奖杯和鲜花都放在了座位上。

  全场上千人起立鼓掌,掌声经久不息。

  当然,每年的高峰会,都有着擦肩而过的遗憾故事。最常见的就是第11名或第101名,与入围排名差之毫厘,往往会被认为是全年的努力功亏一篑。

  那些与梦想失之交臂的复杂心情,每每成为高峰会的唏嘘故事。

  4

  -Insurance Today-

  营销圣杯的另一面

  高耸的彩旗也拉下了长长的阴影

  奢华的高峰会终是走下神坛

  高峰会就像是寿险业树立的一根标杆。

  标杆越高,看得见和向往的人就越多。但竖起的标杆越高,拉出的阴影也会越长。

  高峰会是一种荣誉体系,但也是一个充满利益博弈的江湖。

  三十年中,高峰会作为保险行业的一种标志性活动,发挥了很好的正面效应。

  作为寿险机构的“奥斯卡”,这项顶级荣誉满足了营销员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阶追求。榜样的力量,使很多人职业发展的道路更加清晰。

  高峰会塑造了精英文化,强化了队伍的争先氛围,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成为留住核心人才的重要抓手,也成为了吸引新人加入的活广告;

  将个人荣誉、团队激励、公司发展和行业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激励工具,成为寿险机构最有效的业绩驱动引擎,推动了业务发展。

  但高峰会带出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

  一是花费巨大,成本高昂。

  一场奢华的高峰会要花费多少钱?这涉及机构财务数据和商业机密,从来没有机构公布过。

  但从场地、住宿、交通、餐饮、旅游、嘉宾等几个方面粗略估算,就会知道费用绝对高昂。

  再加上各级机构层层设奖,层层组织高峰会,高峰会的成本无疑是巨大的。

  这些费用无疑会侵蚀保险机构利润,影响产品的定价,最终由所有的投保人承担。

  二是奖励诱惑影响业务品质。

  高峰会的入围资格通常与保费规模直接挂钩,为了争夺入围资格导致业务品质受到影响。比如:

  ——销售误导,向不合适的客户推销高保费产品。

  ——编造产品即将停售或涨价的由头,制造恐慌性购买。

  —— “杀熟”或购买大额“自杀单”,往往造成第二年大量退保。

  三是加剧行业乱象,损害行业形象。

  高峰会奢华、高调的图片、视频传播开来,不仅与社会提倡的艰苦奋斗精神极不合拍,也引发公众和客户反感,认为保险业存在暴利。

  过度注重物质奖励的做法,也不利于培养营销员队伍正确的价值观。如果卖保险就是为了赚钱和享受,那自然会忽视保险的保障本质和服务属性。

  四是高峰会承办过程中衍生出诸多风险。

  组织一次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高峰会,其复杂性和安全风险不亚于组织一次奥运会出征。

  在高峰会的旅游和活动环节,可能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三十年的高峰会运作中,尽管寿险主体总是会严格控制舆情,但并不能消除风险本身的客观存在。比如:

  ——有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有高强度活动后突发猝死的悲剧;有行程取消引发的客户关系危机;有营销员团体遭遇抢劫、盗窃等损害事件。

  ——有虚列费用支付迪拜高峰会开销而受到监管处罚的。

  ——有保险机构负责人在举办高峰会过程中虚列成本职务侵占被判刑的。

  终于,在2017年前后的强监管周期中,奢华多年的高峰会逐渐冷却下来。

  极尽奢华的高峰会显露出的奢靡之风和公款吃喝,显然与中央八项规定相背离。

  奢华的高峰会常常超过监管报备的费用上限,保险机构通过虚挂会议费、培训费、宣传费等方式套取资金予以补贴,导致公司财务数据严重失真,引发合规风险和经营风险。

  保险监管机构在相关文件和窗口指导中曾多次强调,不得以保费收入、保单金额作为首要甚至唯一的评奖和入围标准。高峰会的运作也与此冲突。

  面对监管要求,从2019年开始,奢华的营销高峰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过往以表彰和旅游为核心的高峰会转向了以荣誉表彰、学习交流、战略宣导为核心的精英论坛或荣誉峰会。

  后记

  告别,也是一种成熟

  行业需要的是更理性

  更符合时代底色的荣誉体系

  面对轰轰烈烈三十年的高峰会深度转型,奢华已成过往,业内心态复杂。

  奢华的高峰会一直是激励销售人员的“核武器”,失去这一工具后,很多人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对很多业务员来说,没有了“冲向高峰会”这类具有煽动性和吸引力的口号,荣誉的光环暗淡了,梦想失去了目标。

  也有很多人认为,过往的高峰会弊端太多,必须选择战略性放弃。而忍痛放弃,犹如刮骨疗毒,但有痛苦才有新生。

  当然,这需要认知转变,需要增长驱动方式的革新,更需要文化重构。

  从这个角度讲,奢华高峰会的退去,同时意味着新的升级模式的诞生。

  这意味,行业需要告别对旧有激励模式的追忆,为行业构建一个更理性、更符合新时代、更可持续的荣誉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