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街热议全球资产配置,人民币资产成为长期资本配置新宠

  近日,2025北京金融街中外交流活动在金融街举办。本次活动以全球资产配置与跨境金融合作为核心议题,围绕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人民币资产配置价值等热点话题深入交流。

  讨论中,多位嘉宾指出,中国市场以其庞大的经济体量、完善的产业链布局、持续深化的金融开放政策,以及在高科技、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创新活力,正成为全球长期资本配置的重要选择。同时,中国资本也在积极“走出去”,通过多元化合作机制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推动双向投资良性互动。

  开放红利释放全球投资机遇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加剧、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挑战,但金融全球化仍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表示,全球化之所以没有熄火,得益于金融全球化依然在艰难前行,长期资本及其管理机构越来越重视进行跨经济周期、跨地理区域、跨资产类别的战略性和多元化配置。

  在这一背景下,全球资产管理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基本理念,更需要加强跨境对话和政策协调,更需要增进相互理解和战略互信,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并服务实体经济复苏。

  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与明确增长目标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不可错失的机遇。“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均GDP从2020年的10632美元提升至2024年的13445美元,连续两年超过1.3万美元,位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前列。“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丁志杰认为,这意味着未来10年时间,中国以美元衡量的实际增长率在4%以上,这一增速在世界范围内应是名列前茅,这也是中国机遇的价值所在。

  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承诺也为跨境资本流动注入信心。“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了专章部署,释放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的决心。

  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6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分别超过11万亿美元和7.2万亿美元,对外净资产为3.8万亿美元,较2024年末增长16%。

  “然而,与主要经济体相比,外资在中国股市、债市以及银行业资产中的占比都是相对偏低的。我们的市场很大,未来的空间和潜力更大。”丁志杰称。

  兴业银行高级研究员林泓涛从资本市场发展角度补充道,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度与广度持续提升,目前股市总市值全球占比仍低于GDP全球占比,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国家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金融环境的持续优化也为国际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加便利和透明的投资环境。在全球资产配置中,中国还同时具有安全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资产正在成为分散风险、提升收益的重要一环。

  人民币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在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资产配置多元化成为长期资本的必然选择,人民币资产凭借低波动性、稳定回报等优势,正成为国际投资人的重要配置方向。

  中国银行香港副总裁王化斌分享了自己的观察:自今年4月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美债等美元资产作为全球最重要避险资产的神话被打破,除了黄金、欧元、日元、港元资产外,部分高评级的新兴市场资产也成为选择,人民币资产更是成为国际投资人多元化策略不可忽视的一个选择。

  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丰富投资标的。王化斌介绍,受益于人民币低利率环境,近几年离岸人民币债券(点心债)发行快速增长,除了规模显著增长,还有两个显著变化:一是发行的档期更加多元,从过去3~5年为主拓展到近期10~30年;二是发行主体多元化,除了传统的金融机构发行主体之外,公营机构、包括香港地铁、印尼财政部等,欧洲、北美、东南亚、中东、中亚的发行人也显著增加。

  尽管处于低利率周期,但人民币资产的低波动性与稳定回报仍具吸引力。王化斌表示,中国政策的高确定性与人民币资产的低波动特性,有效对冲了利率因素的影响,赢得长期投资者青睐。同时,人民币资产使用场景不断丰富,成为吸引国际长期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重要因素。央行扩容债券“南向通”参与者类型,将保险、基金、理财子等长期资金纳入其中,进一步提升了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广度、深度与流动性,坚定了国际资本配置信心。

  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和汇率的低波动性大大提升了其国际货币的属性,成为国际投资人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长期有利因素。王化斌说,“我们观察到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一些显著变化,一是人民币汇率波动显著低于其他主要货币,从过去五年数据看,与欧元、日元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更小,也低于美元指数的波动;二是离岸人民币市场单边一致性预期有所减弱,促进市场预期走向中性平衡,表明市场参与者的背景从短期投机者为主,转变为以对冲为目的的中长期投资人为主;三是从人民币日常交易的买卖价差来看,人民币越来越趋向于一个成熟的国际货币。”

  这些变化使人民币资产成为全球无风险资产配置的重要选项,而当前人民币资产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占比,与其在全球经济总量及SDR(特别提款权)中的占比仍不匹配,存在显著低估与低配,增配人民币资产有望成为国际长期资本的新常态。

  中银国际控股副执行总裁刘林表示,在过去十年中,全球主权财富基金与大型长期投资机构在资产配置中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关注与投入,并将中国视为全球投资组合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板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逻辑是制度与开放红利持续释放。

  近年来,无论是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债券通与互联互通机制的深化,还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都在不断提升外资投资的可预期性和便利性。

  嘉宾们普遍认为,尽管当前全球金融市场面临地缘政治、利率波动等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的韧性、高质量发展路径以及人民币资产的低波动特性,为其在全球资产组合中提供了独特的分散风险和稳定收益的价值。此外,ESG投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领域被视为未来中长期资本合作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