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腾讯战略发展部专家顾问翟永平:定位、标准与人才是企业能源转型的三重战略引擎

专题: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

  文 | 新浪财经 李欣然 发自巴西贝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第30次大会(COP30)目前在巴西北部城市贝伦召开。会议期间,新浪财经与腾讯战略发展部高级顾问、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能源专家翟永平进行了对话。

  翟永平认为,能源转型并非简单的成本负担,而是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这一判断基于短期、中期与长期的综合视角。企业能否把握机遇,首要关键在于明确自身定位——厘清在转型链条中究竟是能源消费方,还是技术提供方,抑或兼具双重角色。

  以腾讯为例,这一双重身份体现得尤为明显。作为大型科技企业,其数据中心属于高耗能设施,首要任务是在保障能源效率最大化的前提下,实现电力来源的绿色化与成本竞争力的统一。传统观念中,能源安全、能源公平与环境保护构成“不可能三角”,但翟永平指出,数字技术进步已使这一矛盾得以化解:通过可再生能源获取的清洁电力,辅以储能与微电网技术,既能确保稳定供应,又具备经济可行性,使绿色电力在整体上可负担、可持续。由此可见,即便作为能源消费者,依然能在转型中觅得先机。

  而作为技术提供方,机遇空间更为广阔。腾讯的数字化与AI技术可深度赋能建筑、交通、钢铁等实体经济领域,助力这些行业显著提升能效。这既是技术服务输出的过程,更是企业自身实现价值增长的战略机遇。翟永平特别强调,当前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所开启的商业潜力窗口,甚至可能超越二十多年前互联网崛起时期——那一轮浪潮催生了包括腾讯在内的众多成功企业。如今在AI技术加速普及的背景下,转型机遇的规模与深度将更加可观,企业必须牢牢把握,切勿错失历史性契机。

  在翟永平看来,企业若想真正抓住与能源转型相伴的商业机遇,还需聚焦两大核心要素。首先是“绿色”标准的界定。翟永平表示,国际标准正明显趋严:过去按年度平均值核算绿电比例的方式,正逐步转向小时级实时匹配,即每个时段的电力消耗都必须对应实时的绿色电力。作为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指导委员会委员,他正深度参与相关标准的重新审视与更新工作。未来标准不仅要求时间精确匹配,还可能强化空间溯源能力,确保绿电来源清晰可查。因此,企业必须前瞻性地遵循更严格的绿色准则,方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其次是人才储备的瓶颈。翟永平指出,尽管AI技术日益普及,众多企业渴望将其应用于业务与工艺,但普遍面临内部AI人才不足的困境。破解之道在于培养既懂行业知识又懂AI技术的跨界人才。即便是腾讯这样的科技大厂,同样需要深化对垂直行业的理解。唯有打造精通行业场景的AI专业人才梯队,才能真正推动数字化技术赋能绿色转型。

  翟永平总结道,定位、标准、人才是企业在能源转型中必须紧扣的三个关键词。在这一普适性框架下,不同行业与企业还需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探索具体实施路径,将转型机遇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