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寿高管年轻化落地:80后接棒60后元老,战略适配与潜在风险并存

  来源:保险人事

  2025年三季度,管理资产规模达5.4万亿的头部寿险公司平安人寿迎来关键人事调整,60岁副总经理邓明辉因年满法定退休年龄正式离任,其职务由44岁的“内部培养型”高管黄玉强接任,这一变动既标志着平安人寿高管团队“60后”时代的落幕。

  从60到80

  作为平安人寿的“元老级”管理者,邓明辉的离任是行业代际交替的缩影。

  公开履历显示,邓明辉生于1965年8月,1993年加入中国平安,自2002年起担任平安人寿副总经理长达23年,长期分管财务与风险管理核心板块,还曾兼任财务负责人、首席风险官等职。在其任职期间,平安人寿从行业追随者成长为头部险企,他主导的财务统筹与风控体系搭建,为公司规模扩张与稳健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离任属正常退休,与此前王国平、胡景平等高管的退休逻辑一致,同步辞去的还有间接参股企业上海家化的非独立董事职务,标志着其彻底退出核心管理序列。随着他的离任,平安人寿高级管理层中最后一位“60后”(不含董事长杨铮)退出,11人核心领导班子正式形成以“80后”为中坚的年轻化格局。

  接任的黄玉强堪称平安“内部培养”体系的典型代表。

  这位1981年出生的80后高管,2004年从南京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加入平安,从平安银行基层岗位起步,历任信贷管理、风险管理、内控审计等关键职务,曾任平安银行风险管理部资产监控部总经理、平安集团审计责任人等职,横跨银行、集团、寿险多板块,积累了20年跨领域管理经验。目前他身兼平安人寿总经理助理、财务负责人、首席风险官三职,自2024年末已开始接手邓明辉的相关工作,实现岗位平稳过渡。

  但需注意的是,多职兼任意味着管理精力被分散,面对健康险整合与银保渠道深化的双重压力,如何平衡多板块管理效率仍是不小挑战。

  战略协同与潜在风险双现

  此次高管调整并非单纯的代际交替,而是与平安人寿的业务战略布局高度适配,尤其在健康险整合与银保渠道发力两大关键领域形成支撑,但同时也暴露了业务调整的阵痛与潜在风险。

  在健康险业务整合方面,2025年9月,平安人寿完成重大业务调整:平安健康险核心产品“e生保”“双子星”等全面退出人寿销售渠道,转而推出“e万家”医疗险、“智盈倍护”护理险等自营产品,构建“寿险+自营健康险”的产品矩阵。

  但需要注意的是,平安健康险长期依赖寿险渠道的数十万代理人队伍,核心产品下架后,其业务规模与利润可能缩水至原来的10%-20%,引发集团内部业务生态的摩擦与震荡;另一方面,产品切换导致消费者纠纷频发,多位客户向监管部门及媒体反映,代理人此前承诺“e生保可续保至99岁”,但产品下架后无法续保,部分客户沟通调解时,平安人寿相关工作人员曾提出“先起诉再调解”的解决方案,引发舆论争议,暴露了渠道管理与客户服务的衔接漏洞。

  在银保渠道发展方面,该渠道已成为平安人寿新业务价值的核心增长极。根据中国平安2025年三季,前三季度寿险及健康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增170.9%,远超整体46.2%的新业务价值增速,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关键引擎。

  但“报行合一”政策推行后,银行代销保险收入普遍下滑,渠道费用压力可能向上游险企传导,长期或影响合作银行的推广积极性;同时,渠道“量增价减”的倒挂现象显著,虽然保费规模持续增长,但渠道费用压缩可能导致服务质量下降,且行业内银保渠道竞争加剧。

  此次人事调整与业务布局的深度绑定,彰显了平安人寿“战略延续性+管理年轻化”的发展思路,但也暴露了业务整合的阵痛与管理衔接的挑战。作为行业标杆,其优先提拔内部培养、跨领域历练年轻高管的模式,既保障了稳健经营基因的传承,又为业务创新注入活力,但如何平衡战略推进与客户权益保障、内部生态稳定,将成为黄玉强团队履职后的核心课题。平安人寿在健康险生态构建与银保渠道深耕上的后续动作,以及潜在风险的化解成效,值得行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