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减量提质加速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11月11日,四川金融监管局发布批复称,同意巴中农商银行吸收合并南江农科村镇银行、平昌农科村镇银行,并承接上述两家村镇银行清产核资后的债权、债务。

  在监管政策引领下,村镇银行正加速“瘦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更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显示,截至11月10日,已有150余家村镇银行退出,超过2024年全年。

  业内专家表示,村镇银行改革整合明显提速,既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县域金融生态重塑的必然选择。村镇银行改革落脚点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改革重组后要在组织、业务、管理和服务模式等多层面协同发力。

  村镇银行改革步伐加快

  村镇银行改革持续推进,且呈现加速趋势。

  11月11日,四川金融监管局发布批复称,同意巴中农商银行吸收合并南江农科村镇银行、平昌农科村镇银行,并承接上述两家村镇银行清产核资后的债权、债务。批复指出,巴中农商银行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吸收合并筹备事项,并督促南江农科村镇银行、平昌农科村镇银行完成解散相关事宜。

  南江农科村镇银行成立于2016年1月,注册资本1.06亿元,平昌农科村镇银行成立于2015年10月,注册资本1亿元。两家村镇银行分别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平昌县,由陕西杨凌农商银行发起设立。

  联合资信研报显示,对于村镇银行合并改制,目前主要以发起行为主,对其经营区域内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进行股权收购及分支机构改制,而经营区域外的村镇银行则主要通过与其所在地政府协商等方式,协调当地金融资源对其进行收购处置。

  今年以来,村镇银行改革进程持续加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更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显示,截至11月10日,已有150余家村镇银行退出,超过2024年全年。其中,多数村镇银行解散系因吸收合并、被收购。目前,村镇银行改革路径主要为“村改支”“村改分”“股权转让”。据天风证券研报,仅今年上半年,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的批复,就有超过50家村镇银行经由“村改支”“村改分”等方式被兼并重组。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部分国有大行、股份行首次参与村镇银行改革重组。自今年6月起,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相继获批收购旗下村镇银行并设立分支机构,股份行中,浦发银行则于10月获批收购大连甘井子浦发村镇银行并设立大连梭鱼湾支行。

  国盛证券研报分析,村镇银行被主发起行吸收合并并改制为分支机构的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增强村镇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母行而言,“村改分、村改支”之后业务范围有所拓宽,同时,如果主发起行在村镇银行所在地没有其他分支机构,则可借助“村改分、村改支”的契机适当拓宽经营范围。

  改革的核心是“提质”

  村镇银行改革节奏进一步加快背后,是部分村镇银行面临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

  成立近20年来,村镇银行在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转变,部分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规模较小、股权结构单一等问题。同时,由于普惠金融不断提质扩面,县域市场成为各类金融机构竞争焦点。相较于其他类型银行,村镇银行在产品创新、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劣势。

  村镇银行减量提质正是顺应政策导向、应对市场变化的体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与转型发展。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农村中小银行支农支小定位,“一省一策”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妥有序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

  “村镇银行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优化农村金融供给质量,提升金融服务‘三农’和县域实体经济的能力。”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减量”只是表象,真正的核心是“提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

  如何实现“1+1>2”的改革成效?曾刚建议,改革重组后要在组织、业务、管理和服务模式等多层面协同发力。他进一步阐释,一是资源整合,将优质资产和高效管理模式推广到重组后的新实体,提升整体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二是服务下沉,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更多偏远农村,提升普惠金融水平;三是治理提升,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和风险内控机制,防范风险;四是差异化发展,发挥各村镇银行所长,创新适合本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形成错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