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能否诞生世界级的医药企业?11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来自创新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多位科创板公司掌门人齐聚一堂,围绕企业全球化、出海模式、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分享。
夯实企业核心能力
布局全球市场
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浦迈”)董事长肖志华表示,成为全球化企业的关键在于坚守核心业务、推动并购整合与资本驱动的协同发展。他强调,奥浦迈的培养基业务是生物医药产业链的核心原料,“一种药物上市后生命周期很长,我们必须在核心领域保持最佳状态,建立最坚固的竞争壁垒。”
肖志华认为,并购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肖志华透露,今年,奥浦迈推进与澎立生物的并购合作,目前相关流程仍在审核阶段。此举将补齐奥浦迈临床前药效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等上游能力,形成覆盖“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工艺开发-商业化生产”的CRDMO全链条服务能力。
“仅靠并购还不够,还需通过资本布局构建产业生态闭环。”肖志华表示,过去几年,奥浦迈已利用自主资金开展了一系列战略投资,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铺路。目前公司已发起设立规模达10亿元的生物制造产业基金,奥浦迈自有出资3亿元,旨在通过资本市场投资助力推动产业生态壮大。
在肖志华看来,中国企业要真正成为世界级选手,不仅要“讲好故事”,更要让资本市场认可。“我们要走出一条独特的路,不能走得太快,要稳扎稳打,质量创新非常重要。”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表示,恒瑞医药目前在全球创新药管线排名中位列第二,较去年显著提升,显示出中国医药企业创新的持续进步。
张连山表示,从国际化角度看,恒瑞医药仍处在“打基础”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医药企业,应该在未来15年内实现中国产品在全球范围的商业化销售。他认为,若企业能够通过创新药在海外市场实现10亿美元至2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才可称为“世界级”的医药公司。
“恒瑞医药近年来通过对外许可等方式,与多家国际制药巨头展开合作。”张连山补充道,未来公司将继续完善全球研发与市场布局,推动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
探索多元化出海模式
增强企业国际化竞争力
杭州奥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泰生物”)董事长、总经理高飞认为,医疗器械行业与创新药存在显著差异。创新药企的排名变化频繁,而医疗器械龙头企业的格局相对稳定,主要原因在于器械品类繁多、更新周期较长,新企业即便拥有优质产品,也难以在短期内撼动全球领先者的地位。
“对于国际性企业,‘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主要还是看‘强’。”高飞表示,世界级企业,必须在自身领域具备独特的知识产权、领先的产品品质与全球化的品牌影响力。
出海,是所有志在世界级中国药企的必答题。
张连山表示,企业必须以开放心态探索多元化的出海模式:License-out(知识产权授权模式)、共建新公司、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每一种形式都有它的道理。”张连山表示,建立核心在于与合作伙伴形成双赢,让创新药惠及全球患者,从而自然提升中国创新药的影响力。
高飞表示,奥泰生物大部分的业务在海外,其挑战更为直接,包括全球外部环境、地方保护主义和美元流动性。“美元的流动性其实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也是挺大的。”
肖志华对策是“两条腿走路”。他表示,一方面,加大对本地市场的投入以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与海外大平台的战略合作,以时间换空间,逐步建立国际品牌认可度。
此外,三位科创板公司掌门人在人才储备方面的观点达成共识,即高端人才跨国流动正成为常态,中国的上市公司愈发成熟,能够为国内国际人才提供优质的平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