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2025全球总部经济大会暨中国楼宇经济北京论坛
9月11日,由世界贸易网点联盟、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分会、集群智库承办、新浪财经、服贸会官网全程直播的2025全球总部经济大会暨中国楼宇经济北京论坛在京举办。大会邀请知名总部企业和资管机构,聚焦全球视野下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探讨“破局与进化”的路径和模式,构建“城市—总部—楼宇”产业共同体,搭建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高端对话合作平台。昆明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凯杰应邀出席论坛并作典型发言。
发言实录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朋友们:
衷心感谢大会组委会的邀请,让我们有机会与全球总部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的创新发展。下面,我通过“根基、创新、未来”三个关键词,与大家分享昆明发展总部经济的实践与思考,希望能让更多朋友了解昆明、选择昆明、扎根昆明。
一、我们的根基——独特的“昆明优势”
在总部经济发展浪潮中,昆明以其独特的战略区位和综合优势,构筑起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带一路”前沿支点,昆明“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黄金交汇点。从亚洲卫星夜景图可见,其灯火与东南亚城市群交相辉映,尽显“亚洲地理中心”地位,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与理想跳板。
昆明是国际供应链的稳定器。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以昆明为枢纽的网络高效运转:中缅油气管道开辟西南能源通道,降低马六甲海峡依赖;中老铁路开通三年,通关时间压缩88%、运输成本降低30%,成为“钢铁丝路”。近日缅甸亦表态加快推进曼德勒—木姐铁路建设,进一步凸显昆明战略价值。
昆明是创新政策的叠加场。总书记亲自见证的磨憨—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依托“两国一园”“境内关外”政策,为跨境贸易与投资开辟“快速通道”;更叠加“四区联动”政策红利,形成机遇密集、模式灵活、支持有力的优质政策生态。
昆明是新兴市场的战略门户。背靠西部广阔内需市场,面向南亚东南亚25 亿人的消费蓝海,昆明既是企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最优港湾”,也是拓展国际市场的“前沿阵地”。此外,昆明低廉的人力成本、优惠的绿色能源、丰富的矿产资源,更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劲助力。
二、我们的创新——“昆明服务”的三大赋能体系
我们深刻认识到,总部经济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集聚,而是创新生态的有机融合。昆明以“全要素赋能、全周期服务”为理念,构建起三大特色服务模式,让企业从“敢来”到“想来”再到“喜欢来”,提供从落地到腾飞的全方位支撑。
模式一:跨境产业协同体系。首创“总部+口岸+境外园区”三维联动模式,让企业“总部在昆明,仓储在磨憨,工厂在老挝(或泰国),市场在全东盟”的构想落地。在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7 平方公里的南坡国际产业合作区聚焦先进制造业,联合磨丁昆明产业园共同形成“前店后厂、前店后仓”联动格局。今年5 月,云南白药通过此模式,从老挝进口中药材,实现全球产业链布局突破;老挝更将原产地证明签发权限下放磨丁,企业产品在老方加工增值超总价值40%,即可获取老挝原产地证书,有效规避贸易壁垒。
模式二:产业链生态培育体系。以华为云南总部为例,通过“研发技术展示+数字化赋能+国际通信业务”体系,一方面赋能本地企业,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南亚东南亚通信市场,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先机。更带动形成“1+N”的产业链生态——1个华为西南云计算中心,多家配套企业相继落户,包括深南电路、软通动力西南研发总部等。同时,昆明也同步提供优质的产业空间,以昆明北京路延线为例,构建规模与品质兼具的楼宇矩阵,近三年连续吸引21家总部企业入驻,为龙头带动的企业聚集效应提供优质载体。形成“引进一个龙头、培育一个生态、带动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
模式三:国际人才服务体系。构建“5+3”国际生活圈:5 分钟可达国际学校/医疗中心,3 公里覆盖全系生活配套。已建成3 所IB 认证学校、2 家JCI 标准国际医院,磨憨口岸“四城联动”项目将新增1500 套人才公寓和3个康养中心。创新“离境退税+消费体验”融合模式,恒隆广场等23 个消费地标实现“即买即退”,夜间经济活力指数居西南首位。在这里,国际人才既能享受与新加坡接轨的教育医疗,也能在百年老店“建新园”体验最地道的过桥米线,真正实现“事业在昆明、生活在世界”的理想状态。
三、我们的未来——破局立新的“昆明方案”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昆明以“变局中开新局”的战略思维,推出三大创新举措,为企业提供面向未来的发展方案。
举措一: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依托“四区叠加”政策优势,昆明构建起“成本洼地+能源高地”的双重竞争力。人力成本较东部沿海低2/3,工业用地价格仅为一线城市1/2;同时,绿色电力占比达90%,为企业提供稳定低碳的能源保障。通过“泛亚铁路网+智慧口岸”建设,中老铁路通关时效提升至“小时级”,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这里既是企业规避贸易风险的“避风港”,更是进军南亚东南亚25 亿人口市场的“黄金跳板”。
举措二:领跑数字经济新赛道。我们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打造数字出海新通道,积极发展跨境电商、跨境数据流动、智慧物流等领域,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其中,“信用澜湄”平台已覆盖全球216 国、71 亿余条信用信息,能帮助企业精准锁定海外市场。同时,昆明小语种人才优势也将助力总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让昆明真正成为“数字丝绸之路”上的关键节点。
举措三:构建机遇共享机制。结合国际贸易战略大趋势与昆明最新发展优势,精准梳理重点产业、政策支持、园区资源、合作项目等内容,匹配企业产业转移、市场拓展、技术合作等需求。同时,我们将持续优化“一站式”落地服务,从企业注册到人才保障全流程护航,让企业在昆明发展更省心、更舒心、更安心。
昆明凭借独特优势、创新模式和破局方案,在国际贸易格局中脱颖而出,成为总部企业发展的沃土。我们期待未来不断迭代“昆明模式”,为企业家朋友们创造更多确定性。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