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青集团战略转型,业绩与价值双提升】 刚步入“不惑之年”的长青集团,正从依赖电价补贴的传统模式,向发电、供热及出售碳排放权的多元化收入结构转型。 9月以来,长青集团在广东总部和上海接受多家机构调研,包括兴全基金、招商基金等。机构密集调研,显示市场对这家A股生物质发电龙头关注度不断提高。 投资者关注CCER第三批方法学带来的碳资产收益机会、与“中科系”合作情况及“两个转型”战略。 2025年上半年,长青集团营收18.73亿元略降,扣非净利润达1.46亿元,同比增150.33%。增长得益于燃料成本下降和生物质项目增值税优惠政策。公司还首次中期现金分红1.1亿元,分红率92.3%。 公司构建多元收入结构,降低对电费补贴依赖。发电收入占近60%,14个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符合热电联产条件,12个有供热收入。2025年供热收入约占40%,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8%。 8月15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三批CCER方法学征求意见稿,为长青集团带来机遇。公司11个项目符合申请条件,未来CCER需求或增加。 自去年12月引入中科泓源,今年2月与中科信控合作。长青集团收购中科信控大数据公司49%股权,双方开展研发,有望降本增效并拓展市场。 公司推进“扩大非电收入”与“轻资产化转型”。拓展供热业务,茂名项目筹划扩容。上半年出售鱼台和中山项目,回笼资金,还计划用创新金融工具优化资产结构。 国信证券维持对长青集团“优于大市”评级,因其盈利改善、CCER新增收入及与“中科系”合作降本增效。截至6月底,公司12个项目进补贴目录,装机规模446MW,CCER潜力达180万吨。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