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国际金融报
记者:王莹
从“保健康人”到“保人健康”,保险公司的业务版图接续拓展。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批复称,同意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人保健康”)运用自有资金2亿元投资设立人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人保健康管理”),持股比例100%。
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具有天然的契合度。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通过预防疾病发生、控制疾病发展、促进疾病康复,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率、提升健康水平,丰富健康保险业务内涵,促进健康服务资源的合理使用,优化健康服务资源的配置与整合。
酝酿多年终落子
作为国内首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人保健康筹划建设健康管理公司可谓由来已久。
早在2015年4月召开的中国人保业绩发布会上,人保健康高层就透露,欲成立单独的健康管理公司,打造“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双璧模式。
历时10年,这一构想终于落地。中国人保2025年半年度报告在展望部分提到,健康险业务将加大特色产品创新力度,依托新设立的健康管理公司持续拓展医疗健康服务资源。
那么,到底什么是健康管理?原银保监会在2020年9月发布的《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知》(下称《通知》)里明确,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是指对客户健康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控制疾病发生、发展,保持健康状态的行为,包括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就医服务、康复护理等。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人保健康立足“健康保险+健康管理”融合发展,其健康管理业务实现服务收入1.59亿元,为480.09万人次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同比增长超20%。
事实上,不单单是人保健康,发力“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已在保险业内达成共识。
2014年,第二版保险业“国十条”,即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
2024年,第三版保险业新“国十条”,即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再次指出,提升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政策鼓励之下,保险公司也纷纷试水,设立专业健康管理子公司。例如,2017年7月,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设立招商信诺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基于日常就医、重大疾病、疾病预防、康复管理四大医疗健康需求场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健康服务。
2018年1月,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聚焦康复医疗和健康管理,推进中国太保“大康养”战略落地。
深化风险减量
保险公司探索“健康保险+健康管理”模式背后,擘画的究竟是怎样一张蓝图?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一方面,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增强,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事后理赔,而是希望获得更全面的健康保障和预防性服务。健康管理服务能够提供疾病预防、健康咨询和慢病管理等增值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和满意度。
另一方面,健康险市场同质化严重,保险公司需要通过差异化服务增强竞争力。健康管理作为增值服务,能够吸引更多客户,提高保单黏性和续保率。
与此同时,政策支持与长期效益也是关键因素。付一夫表示,国家鼓励“健康中国”战略,支持保险与健康服务融合。通过健康管理降低疾病发生率,保险公司可以减少理赔支出,优化风险控制,实现可持续盈利。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记者补充指出,健康管理公司有望成为保险“大健康”战略的关键一环,可整合医院、药房、体检机构等资源,形成“医—药—康—护—健—险”生态,提升客户黏性和交叉销售能力。
原银保监会在《通知》中也强调,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目的,是通过预防疾病发生、控制疾病发展、促进疾病康复,降低疾病发生率、提升健康水平;丰富健康保险业务内涵,强化风险管理专业能力;促进健康服务资源的合理使用,优化健康服务资源的配置与整合。
多重难题待解
蓝图易绘,落地难行。要想把上述“愿景”变“实景”,还需爬坡过坎。
谈及摆在健康管理公司面前的挑战,付一夫向记者分析称,其一,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健康管理需要大量用户数据,但要确保合规,平衡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他建议,加强技术投入,采用加密等技术保障数据安全。
其二,服务标准化不足。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用户体验和信任。“可通过制定服务标准,加强对服务提供商的管理和监督”。
其三,成本与效益匹配。健康管理公司初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保险公司面临盈利压力。付一夫认为,可聚焦慢病管理等核心领域,利用数字化手段降低成本,同时争取政策支持。
面向未来,柏文喜指出,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应沿着三个“一体化”路径进行深度融合。首先,产品设计一体化。打破“保险是保险,服务是服务”的割裂,将健康管理服务嵌入保险条款。
其次,支付机制一体化。可借鉴美国等发达市场的“管理式医疗”模式,健康管理公司可直接从保险基金中支付医疗费用,实现“服务即理赔”。
最后,数据运营一体化。构建“保险风险地图”,整合用户投保数据、医疗记录、可穿戴设备数据,动态调整保费和服务策略。
“总的来说,未来健康险的竞争将不再是价格战,而是健康管理能力战。”柏文喜认为,保险公司需以健康管理公司为枢纽,把保险资金转化为健康投资,最终实现客户、企业、医疗系统的三方共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