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通社 zhangtongshe.com
|立足张江,面向上海,服务科创|
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斑马智行原副总裁、CTO王军已加入比亚迪智能座舱团队,负责座舱架构和地图研发,向智能化软件开发中心主任李锋汇报。
ZHANG TONG SHE
比亚迪正在投入舱驾一体产品研发。为推进舱驾融合,今年4月,比亚迪将汽车新技术研究院下的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团队整合,李锋负责两大业务的软件研发。
比亚迪高级副总裁、智能化总负责人杨冬生今年7月底向有关媒体表示,他们将推出One-Board(座舱和辅助驾驶的芯片集成在同一块PCB板上)的舱驾一体产品,“可能很快就会有”。
在辅助驾驶业务上,比亚迪已有近5000人团队。多名高级别技术人才在近期加入,他们来自头部新势力和辅助驾驶公司。这可能是为辅助驾驶系统天神之眼B、A平台和VLA等高阶功能提供支持。
比亚迪将“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按算力和配置分为三个平台:A平台搭载2颗英伟达Orin-X芯片、3颗激光雷达,主要用于仰望品牌;B平台配备1-2颗激光雷达和单颗Orin-X芯片,主要用于腾势、比亚迪品牌。C平台采用英伟达Orin-N或地平线征程6芯片,用于王朝、海洋车型,可实现高速、城市快速路上的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应用范围最广。
此前,比亚迪计划在2025年量产天神之眼B平台、上线基于“端到端”架构的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功能,覆盖价位段可能下放至20万以下。一位参与研发的人员说,目前工作进度符合预期。在应用最普遍的天神之眼C平台上,比亚迪也正开发基于城市通勤等高频路线的MNOA(Memory Navigation on Autopilot,记忆领航)方案,预期今年推送。
比亚迪还在探索更前沿的技术路径。例如,对于理想、小鹏、元戎启行等厂商目前采用的VLA(Vision-Language-Action Model,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架构,杨冬生说,比亚迪处于小团队、预研阶段,量产时间取决于VLA的指标、表现和体验。
在电动化优势逐渐被缩小后,比亚迪希望用智能化继续保持规模,比对手更早、在更低价位上用高阶辅助驾驶功能。今年前8个月,它累计销售286.4万辆,离年初设定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编辑|刘程星 来源|晚点Auto
/// 行业交流 ///
/// 合作咨询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