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中华老字号代表之一,东阿阿胶近年来始终处于舆论与市场的风口浪尖。从频繁的管理层更迭、激进的战略调整,到屡次陷入“回流药”“骗保”等负面事件,这家老牌药企的复苏之路并不平坦。尽管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营收净利润双增的成绩单,但其背后隐藏的增长乏力、品类单一、信任危机等风险,仍值得市场高度关注。
增速放缓,高分红难掩增长疲态
2025年半年报显示,东阿阿胶实现营业收入30.51亿元,同比增长11.02%;归母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0.74%。表面看业绩稳健,但细究其季度表现,二季度营收仅13.32亿元,较一季度下降约3.87亿元,增速从18.24%骤降至2.91%,增长动能明显减弱。
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拟每10股派现12.69元,分红总额达8.17亿元,几乎将上半年净利润全部用于分红。尽管高分红有助于吸引股东,但长期将利润尽数分配,势必削弱企业再投资能力,影响研发、渠道、新品推广等长远发展所需投入。
产品结构单一,第二增长曲线尚未形成
东阿阿胶长期依赖阿胶系列产品,今年上半年该类产品收入28.4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高达93.24%。而其他药品及保健品收入仅为1.42亿元,占比不足5%。尽管公司近年来推出“桃花姬”“皇家围场1619”等新品,试图拓展健康消费品赛道,但成效有限,未能形成有力的第二增长曲线。
过度依赖单一品类,不仅使公司抗风险能力弱,也制约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突围能力。若阿胶主业增长见顶,东阿阿胶将面临更大的业绩压力。
营销合规存漏洞,品牌信任度受冲击
2024年以来,东阿阿胶多次因营销违规被罚。其全资子公司东阿阿胶电子商务公司在直播间中宣称阿胶适用于“6岁以上儿童”等内容,缺乏科学依据,涉嫌虚假宣传。此外,公司还因虚构原价、误导消费者等价格违法行为被处罚。
更严重的是,2024年11月国家医保局通报复方阿胶浆存在追溯码重复问题,涉及11个省份的46家医药机构,虽公司声明称非其责任,但事件仍折射出渠道管理漏洞与品牌信任危机。
骗保风波与价格争议,公众信任亟待修复
东阿阿胶产品定价较高,使其成为“骗保”事件中的高频标的。追溯码重复问题虽未直接归责于企业,但也反映出其在供应链与终端管控上存在薄弱环节。加之此前多次因价格误导被罚,公众对品牌的价格透明性与诚信度产生质疑。
在消费者愈发注重品牌信誉与产品真实价值的当下,东阿阿胶若不能彻底整顿营销体系、加强合规管理,恐将难以重塑市场信心。
结语:老字号能否“熬”出真正转机?
东阿阿胶虽在2020年后通过营销改革、产品入医保等措施逐步走出低谷,但目前仍面临增速放缓、品类单一、合规风险等多重挑战。若不能尽快培育新增长点、加强内控与品牌建设,仅靠高分红维系股东信心,恐难实现可持续复苏。
老字号“熬胶”不易,“熬”出未来更需战略定力与改革魄力。东阿阿胶的转型之路,仍漫长而艰难。
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