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受获利回吐与节前落袋为安情绪影响,9月26日,A股缩量回调。半导体、CPO(共封装光学)、AI(人工智能)等科技板块领跌,两市共3414只个股收跌,高位股跌幅居前。
受访人士表示,节前市场情绪偏向谨慎,属于短期技术性回调,是良性蓄势,给10月份行情埋下了伏笔。节后需紧盯美联储议息会议与国内政策落地,若量能持续萎缩,警惕市场再下台阶。
A股缩量调整
今日A股整体回调,尾盘加速走低,沪指收跌0.65%报3828.11点,创业板指收跌2.6%报3151.53点,深证成指收跌1.76%。科创50、北证50均跌近2%,沪深300、上证50均收跌。
交易情绪相对谨慎,日成交额降至2.17万亿元。杠杆资金方面,截至9月25日,沪深京两融余额增至2.44万亿元。
个股跌多涨少,3414只个股收跌,跌停股24只;1805只个股收涨,涨停股58只。日成交百亿俱乐部几乎被消费电子、通信、电子元件、计算机硬件、半导体包揽,却多数收跌,资金高位兑现迹象明显。
具体来看,立讯精密今日回调6.53%报64.25元/股,中际旭创收跌4.81%报413.7元/股,宁德时代收跌3.17%报380.4元/股,浪潮信息、工业富联跌幅均超过5%。不过,赛力斯收涨5.77%报157.22元/股。
石油石化、环保、公用事业、农林牧渔、房地产等板块护盘。
计算机、电子、传媒、通信、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等热门板块今日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
铜缆高速连接、英伟达概念、苹果概念、CPO概念、AI手机等概念板块跌幅均超过4%。
龙赢富泽资产董事长童第轶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今日A股回调,主要是三方面因素共振:一是节前避险情绪升温,资金从高波动科技股撤离转向防御性板块;二是科技股前期涨幅较大,半导体、消费电子等出现获利回吐压力;三是外部扰动亦加剧波动,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升级、小米17系列发布后市场预期兑现拖累产业链,A50期货跳水、美元走强及美联储降息预期波动进一步冲击市场。
鸿涵投资认为,今日A股缩量下跌,高位的新质生产力方向明显回调,而低位品种(不限于新质生产力方向)出现止跌迹象。这显示市场在科技板块充分激发多头热情后,资金正尝试由高向低切换。
下周如何表现
长假临近,下周A股将如何演绎?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本周市场分化显著,科创方向虽较为亮眼,但小微盘股及市场中位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回撤,既有内在结构问题,也受海外市场转弱、关税扰动与地缘局势连带。核心矛盾一是技术面调整压力,二是国庆长假效应——历史经验显示,长假前谨慎情绪占上风,两融及衍生品资金通常降仓避险。但整体看,9月结构性震荡属良性蓄势,给10月行情埋下伏笔。
“科技股降温,不宜过度悲观,属正常调整。”壁虎资本研究员杨奕洁向记者分析,科技板块今日回调,主因是近期涨幅过大,资金对高估值板块持谨慎态度;叠加国庆长假临近,部分投资者选择持币过节或转向红利避险。当前,投资者可采取“防御打底+成长进攻”的策略,在控制仓位的同时,逢低布局政策支持的科技主线与低估值蓝筹。具体来说,科技(AI、半导体)为进攻主线,医药(创新药)、新消费为防御,同时关注高股息资产(电力、保险等)对冲波动。
“节前市场情绪偏向谨慎,参与意愿降低;风险偏好回落,高估值科技股承压,资金转向金融、消费等低位板块避险;同时,市场对四季度政策发力方向(如新质生产力、消费刺激)存在分歧,短期观望情绪浓厚。”童第轶建议,短期震荡不改中长期向上趋势,持仓布局上需要控制中性仓位,避免追涨杀跌,可适当降低科技股暴露,增配金融、公用事业等防御性资产。此外,需警惕流动性风险,节后紧盯美联储议息与国内政策落地,若量能持续萎缩,须防范再调整压力。
青岛安值投资高级研究员程天燚告诉记者,指数整体进入震荡区间,成交额小幅缩量;短期缺乏新增利好,科技板块出现波动。从过往经验看,十一假期之前,市场情绪往往会有所降温,后续科技方向可能会有所波动。投资者需从内部寻找结构性机会,可布局相对低位且有逻辑支撑的非科技方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