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9月26日晚,包括科大智能、五芳斋、海亮股份等在内的多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宣布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这只是当前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潮的一个缩影。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超过130家A股公司发布赴港上市相关公告,其中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在内的多家龙头企业已成功完成“A+H”双重上市。
又有多家公司宣布拟H股上市
推进国际化战略
科大智能9月26日晚公告宣布,拟筹划境外发行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公司表示这是为了满足国际化战略发展及海外业务布局需要。
海亮股份同时公告称,根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及运营需要,为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公司国际形象及综合竞争力,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公司拟筹划在H股发行上市。
五芳斋也已于9月26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议案,授权管理层启动H股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海澜之家则在9月25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相关议案,表示将“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并上市。
记者注意到,企业赴港上市的首要目的是推进国际化战略。从多家公司公告可以看出,它们均将“加快海外业务布局”和“提升国际品牌形象”作为核心目标。
硬科技与消费品牌成赴港主力军
从行业分布看,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呈现出鲜明特征。
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硬科技企业是“A+H”上市的主力军。显然,相关赛道竞争的持续加剧,使企业亟需通过境外上市获取资金和技术资源。例如此前披露H股上市计划的宁德时代曾直言“需把握全球能源转型窗口期”,而比亚迪则面临特斯拉、传统车企的双重压力。
消费类企业则主要看中香港的国际平台,希望借此重塑品牌价值,加速全球化布局。海澜之家和五芳斋正是消费类企业的典型代表。
此外,“A拆H”也明显升温,美的集团、东诚药业、潍柴动力、紫金矿业等多家公司都在积极推进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
港股融资快车道与政策红利双驱动
香港资本市场为A股公司提供了更为快捷的融资渠道。
在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副主任蒋琼颖看来,港股通常能在6至8个月内完成上市流程,流程时效集中且可预期性强。
港股灵活的再融资工具也是吸引企业的重要因素,香港资本市场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多样化的再融资工具,包括配股、增发等,且审批备案流程优化,再融资速度快。募集资金使用方面,H股上市更具灵活性。
政策支持也是重要推动力。2024年,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同时,香港监管机构对符合条件的A股上市公司简化了H股发行上市的审批流程,将监管评估周期缩短至30个工作日内。
今年5月,香港联交所推出专为生物科技、特专科技企业设立的“科企专线”服务机制。8月,港交所实施IPO新规,将“A+H”发行人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从15%调至10%,或初始公众持股市值达30亿港元,减轻了现有股东的股份稀释压力。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桥梁作用愈发凸显。从硬科技到消费品牌,从龙头企业到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已不仅是融资手段,更是企业长期全球化战略的核心一环。
作者:张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