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宏基赴港IPO背后:遭二股东高位套现,5亿商誉悬顶

潮宏基赴港IPO背后:遭二股东高位套现,5亿商誉悬顶

来源丨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

在当前黄金消费和投资热潮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又一家老牌珠宝企业加入了赴港上市的行列。

近日,广东潮宏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潮宏基”)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H股发行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这家在深交所上市已超15年的珠宝企业,是国内黄金珠宝行业中首家冲击“A+H”上市的公司。

潮宏基此次赴港IPO,恰逢一波黄金企业上市热潮。老铺黄金股价一度突破1000港元/股,周六福登陆港交所后市值迅速突破200亿港元,梦金园等黄金企业也已完成港股挂牌。

综合来看,潮宏基规模增长迅速,但面临毛利率持续承压及应收账款攀升等挑战。当前黄金消费市场比以往更务实,更看重黄金的保值属性,这一趋势对主打 K 金(指黄金与其他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保值属性较弱)的潮宏基形成定位挑战。转型中的潮宏基,还需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差异化定位,避免陷入规模陷阱。

截至9月28日,潮宏基股价为14.96元/股,总市值132亿元。

01

告别“K金之王”,加盟换规模、黄金换市场

近年来,潮宏基在营业收入规模上保持增长态势。根据招股书,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实现约43.64亿元、58.36亿元、64.52亿元和40.62亿元的营收,仅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达3.33亿元。不过,在收入扩大的背后,公司的盈利质量却暗藏挑战。同期毛利率分别为29.3%、25.3%、22.6%和23.1%,整体呈现连续下滑趋势,2025年上半年虽略有回升,仍处于较低水平。相较于周大福、周大生、周生生同期30%上下的毛利率还有一定差距。

毛利率之所以下滑,有两方面原因。

为了快速扩大市场份额,潮宏基从以自营为主转向大力拓展加盟模式。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门店总数达1542家,在规模上远低于超5000家门店的周大福、老凤祥等头部品牌。

这些门店里,加盟店数量有1340家,占比高达86.9%。

2025年上半年,加盟渠道实现收入22.19亿元,同比增长37%。加盟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2.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4.6%,成为推动营收增长的主要引擎。

然而,加盟模式虽然带来了规模的扩张,其毛利率水平则远低于自营渠道。2025年上半年加盟渠道毛利率为16.6%,而自营毛利率为35.3%,这种渠道结构的变化直接拉低了公司整体毛利率。

与此同时,消费趋势的转变也影响潮宏基的产品结构,继而影响盈利能力。当前消费者更趋务实,购买黄金更注重其保值属性,推动市场需求从强调装饰性的K金产品向经典黄金珠宝转移。

来源/招股书截图

为顺应这一趋势,潮宏基调整产品布局,从过去以高毛利K金产品为主,转向“时尚珠宝”与“经典黄金珠宝”并行的策略。2025年上半年,其时尚珠宝毛利率为26.8%,而经典黄金珠宝毛利率为11.8%。伴随产品重心调整,黄金珠宝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2.6%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4.6%,进一步加剧了对整体毛利率的挤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业务规模扩大,潮宏基的贸易应收款项也从2022年的约2.66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7亿元。这些应收款主要来自加盟商及电商平台等合作方,若回款管理不善或部分交易对手出现经营困难,公司将面临坏账风险,对现金流构成潜在压力。

02

5亿商誉高悬,二股东减持套现

根据公开资料,潮宏基的创始人廖木枝早年从事传统的黄金收购和代加工业务,其子廖创宾在1989年高二辍学后随父经商。面对1990年代初港资、台资黄金加工厂的竞争压力,这对潮汕父子意识到代工模式的局限,转向品牌化运营。

1997年,“潮宏基”品牌正式面世。避开竞争激烈的黄金市场,聚焦当时尚属蓝海的K金与镶嵌类产品,精准定位年轻消费群体。这一差异化战略使潮宏基成功开辟细分市场,在2010年顺利登陆深交所。

上市后的潮宏基开启多元化扩张,为此后发展埋下隐患。

2012至2014年间,公司累计投入约14亿元收购女包品牌FION(菲安妮),意图打造时尚生活集团。但跨界经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珠宝和皮具在供应链、设计及运营上存在本质差异,协同效应微弱,反而分散了公司对珠宝主业的资源和管理精力。

来源/招股书截图

这笔收购也为潮宏基带来了长期的财务风险。据潮宏基2025年4月29日公告,收购菲安妮有限公司形成商誉11.63亿元。因FION品牌业绩持续疲软,潮宏基已多次计提商誉减值。2018 年度、2019 年度、2022 年度和 2023 年度根据中介机构的评估结果进行减值测试, 并分别计提了2亿元、1.5亿元、8066万元和 3943万元的商誉减值准备。

截至2025年上半年,账面仍保有5.08亿元的相关商誉,未来若业绩再度不及预期,公司将面临进一步的减值冲击,直接侵蚀净利润。

与此同时,潮宏基亦面临资本市场的信心考验。据其2025年6月6日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东冠集团(持股8.67%)宣布计划减持不超过3%的股份。

来源/公告截图

此举时机颇为微妙,一方面公司股价年内持续上涨,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公司正推进战略转型并筹备港股上市。

减持公告引发市场担忧,公告发布当天股价下跌6.42%。东冠集团随后在7月底减持1%股份,按当时的股价14元/股左右估算,套现约1.25亿元。尽管股东官方声明的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且作为财务投资者,减持属正常市场行为,但在股价高位与公司战略攻坚期叠加的背景下,此行为难免引发市场对其是否看好公司长期转型前景的担忧。

03

被宝格丽、卡地亚起诉,潮宏基的国际化故事好讲吗?

根据招股书,潮宏基此次港股IPO募资拟用于海外业务扩张,包括计划于2028年底前在海外开设20家自营店,在中国香港设立公司国际总部等。

2024年潮宏基开始布局海外,截至2025年上半年,潮宏基在海外有4家门店,相较于周大福、六福珠宝等早已在海外市场布局的竞争对手,其国际化起步较晚,缺乏海外市场运营经验。

更值得注意的是,冲击港股布局海外之际,潮宏基在知识产权领域也经历多起诉讼,包含被国际奢侈品巨头宝格丽、卡地亚母公司历峰集团起诉。

据潮宏基2025年半年报披露,2024 年 7 月,宝格丽股份有限公司因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设计侵权纠纷向北京西城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公司及子公司广东潮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潮宏基珠宝有限公司连带赔偿其各项经济损失共计 500 万元(包括公证费、代理费、翻译费等),案件尚未作出一审判决。

2024 年 9 月,历峰国际因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设计侵权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苏州中院判决潮宏基股份公司及潮宏基珠宝有限公司共同赔偿经济损失共计 500 万元,广东潮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担 300 万元的连带赔偿责任。

在2025年6月,苏州中院裁定将历峰国际的起诉案拆分为两案审理:手镯产品争议由苏州中级人民法院审理,项链产品争议由汕头市龙湖区人民法院审理。其中,手镯产品争议案已经在2025年7月25日迎来一审判决,潮宏基方被判共同赔偿历峰国际 100 万元,广东潮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 40 万元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项链产品争议案件目前则尚未有开庭信息传出。

尽管目前相关案件仍在审理中,且所涉赔偿金额相对有限,但这些纠纷暴露出潮宏基在原创设计积累和国际知识产权规则适应方面的短板。这类法律风险在海外市场,不仅可能带来直接的财务损失,更可能影响品牌形象、渠道合作意愿乃至市场准入资格。

潮宏基此次IPO,把“国际化”作为关键的增长故事,如何将资本势能转化为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力,是公司面临的核心挑战,也将是其“出海”故事能否真正落地的关键考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