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将至,带上这份攻略为安全出行加一道“护身符”

国庆长假将至,带上这份攻略为安全出行加一道“护身符”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李秀梅

  “十一”黄金周马上拉开序幕,又到了一年的出行旅游旺季。意外受伤、航班延误、行李丢失……出行时的各种突发事件让人遭罪又闹心,随着旅游方式愈发多样化,保险问题的关注度也逐步提升。如何为旅游路加一道“护身符”?9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为即将出行的游客奉上一份“十一”投保攻略。

  需关注出行距离、交通方式

  “十一”长假即将来临,不少“打工人”已经制定了非常周密的假期旅行计划,然而出门在外,受伤、生病、行李丢失等意外时有发生,因此,出门前检查好自己的保险配置情况尤为重要。

  意外险是最常见的险种,也是覆盖面最广的险种之一。那么,已经购买了意外险,还需要买专门的旅行保险吗?这是不少消费者的疑惑。

  北京劭和明地律师事务所保险律师李超对此表示,旅行保险往往包括突发疾病医疗、猝死责任、旅行延误、财产损失、证件遗失、紧急救援等和出行相关的风险保障,另外一些高风险运动往往不在普通意外险的保障范围内,因此消费者财务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针对旅游专门购买专项旅行保险。

  北京商报记者浏览各大保险销售平台发现,保险公司针对旅游设计的保险产品中,各险种保障范围各不同,有专门为旅游景点可能发生的风险提供保障的险种,有专门针对旅途中乘坐交通工具风险提供保障的险种,有从旅游开始至结束提供全程保险保障的险种,还有各种旅游附加保险,种类非常丰富,那么,消费者该怎么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旅游,如果路程较短、不随身携带贵重物品,应该主要考虑人身安全方面的保障,保障意外身故、伤残、医疗等。如果路程较远,需要乘坐飞机火车,可考虑投保航空意外险、火车意外险、境内旅游险等。

  境外旅行险应关注救援能力

  当下也有不少游客选择出境游,相较于国内游玩,在人生地不熟的国外,没有当地医疗保障,加之境外旅游涉及语言、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差异,风险问题较国内旅游更为复杂,也就更需要一份保险来为出行护航。

  对于境外旅行保险购买,李超建议,在确定保险额度时,除了关注目的地医疗费用水平,还应结合自身的健康状况与年龄,如果消费者有慢性病史或年龄较大,建议适当提高医疗保额,虽然既往病症本身可能不在保障范围内,但旅行中的劳累、水土不服可能诱发其他急性问题,较高的保额能提供更充足的保障;此外,游客还应该关注活动安排的风险等级,如果行程中包含大量徒步、登山、水上活动等,比纯粹的城市观光风险更高,需要更充分的医疗支持;如果游客前往偏远、医疗条件落后的地区,高质量的全球紧急救援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此时应优先选择救援服务网络强大、覆盖广、响应快的产品。

  “一些国家对入境游客的最低保险要求也不同,这些都需纳入考量范围。综合个人实际情况和旅行目的地的具体要求来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非常重要。”业内人士提示。

  选购旅游类保险,需要关注哪些要点?保险代理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应重点关注意外受伤、财物丢失和旅行延误等方面的风险,投保时需留意保险期间应覆盖旅游时间,旅行保险一般按天计算,建议购买旅游保险的期间不少于旅游时间,甚至略长于旅游时间。此外,如果想体验攀岩、赛车、蹦极等极限运动,建议购买包含相关保障内容的产品或另外购买附加险,为自己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