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前后,消费、房市、股市会怎样?大数据告诉你答案

长假前后,消费、房市、股市会怎样?大数据告诉你答案

今年国庆中秋叠加八天“超级黄金周”,从历年数据看,人员出行规模持续走高并呈现出行方式分化,旅游市场在稳定增长中进一步释放长线需求,餐饮消费在中秋团圆与文旅带动下延续升级态势,电影档期亦在多类型影片加持下蓄势待发......全国消费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高峰。和讯财经研究院基于历史数据和领先数据指标,带您前瞻今年黄金周出行、消费、楼市、股市等市场热点。

01

出行:全国人员流动将呈现量增+出行方式分化新特征

国庆长假期间全国人员流动和出行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增长与结构性变化。受疫情影响,2020至2022年国庆长假人员出行总量一度大幅下降,“就地过节”情况增多。进入2023年后,随着防疫政策调整,全国出行需求集中释放,又逢国庆与中秋“超级黄金周”合并,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超过22.04亿人次,其中,营业性旅客运输人数累计4.58亿人次,日均5727.7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国庆7天假期)日均增长57.1%,人员流动出行显著反弹。2024年国庆假期虽然没有叠加中秋,但依然维持高位,七天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到20.03亿人次,日均28618.7万人次,比2023年增长3.9%,比2019年同期(国庆节假期期间,下同)日均增长23.1%,显示出全国国庆假期出行已全面恢复常态,并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从出行结构看,公路仍是出行体量最大的方式,但内部结构发生重要分化,自驾和自助出行在节假日持续走热,居民对自驾游、私享行程和“自由错峰”出行的偏好显著增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客运班线、长途客车等商业客运份额大幅萎缩――这既反映出假期客运班线市场需求被更舒适的私家车、铁路和航空部分替代。铁路和民航在国庆假期的客运中占比持续提升,高铁网络里程和班次的持续扩充,机票价格趋稳和航线网络优化,使得中长途和跨省跨区域的出行更倾向于这类高效率选择。

展望2025年国庆中秋叠加的8天长假,一方面,宏观经济稳中有进、假期天数更长、出游意愿增强,将进一步释放跨省旅游和返乡探亲需求,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全国人员流动规模将有望超越2023年“超级黄金周”,成为近年来出行最旺盛的节日之一,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有望达到1.5-1.8亿人次以上,民航旅客运输量或超过1800-2200万人次,整体客运总量将再创新高;另一方面,出行结构可能进一步出现分化,一二线城市间的中长途跨省高铁和民航仍是主力,但三四线及周边地区的自驾游、城际短途客运出行也将保持较高热度。

02

可选消费:人气旺带动消费火,旅游餐饮进入增长新常态

2.1旅游:节奏提前、错峰出行成常态,带动市场进入稳定增长通道

长假叠加秋季出游高峰,国庆假期历来是旅游市场火热季节,回顾近年国庆假期旅游市场发展,2021年受疫情反复影响,全国出游人数约5.15亿人次,旅游收入3890亿元,同比下降,且以省内周边短途游为主;到2022年,疫情管控仍在,国庆假期国内出游人数约4.22亿人次,同比下降18.2%,旅游收入约2872亿元,行业处于低谷;2023年则迎来反弹,全国出游人数达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1%,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5%。2024年国庆长假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7.6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00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日均人次与收入均创历史新高,显示假期旅游市场已全面进入稳定增长通道。

复盘近年国庆假期旅游市场,结合美团等在线旅游平台数据判断,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有三点值得重点关注:一是跨省中长线游和特色小众目的地将继续走强,省际交界城市、民族风情地带、边疆与高原旅游地在在线旅游平台预订中表现突出;游客年轻化和“情绪价值+时间效率”导向增强,00 后与 90 后在玩法上更偏好小众打卡、深度体验,带动自驾游、工业遗产/文物游、沉浸式文旅体验、夜游经济等新业态,旅游不再局限于“走马观花”,而更多强调深度体验和品质化;三是假期出游节奏提前、错峰出行成为常态,在线旅游平台(OTA)与票务体系的预售、智能推荐和可退改服务使得“拼假”策略变得更可行。美团旅行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出游高峰预计从9月27日持续至10月12日,截至9月22日,2025年国庆文旅预订同比增速达73%,00后年轻游客占比达62%,高星酒店订单人次同比增速115%。

8天假期本身带来更多跨省与长线出游的空间,同时OTA预订领先指标显示消费需求有显著回升,研究预测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全国旅游人次有望达8-9亿人次,旅游收入或达到7500-8500亿元,中心值略高于2024年按日均口径外推的数值。

2.2餐饮:有望延续“规模增长+结构升级”态势,再创又一高峰

回顾历年国庆假期餐饮消费,2019 年作为疫情前的正常年份,餐饮与零售消费在国庆假期均创下高位,餐饮市场在旅游旺季的带动下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2020 至 2022 年,受疫情及防控措施影响,全国餐饮行业在国庆假期遭遇较大冲击,堂食消费明显受限,外卖和本地化小规模聚餐成为主流,传统的宴请和旅游带动型消费显著萎缩,餐饮市场整体处于低谷。2023 年国庆中秋叠加的超长假期,全国餐饮消费出现大幅回升,堂食客流与宴请需求集中释放,特别是在旅游热点城市的热门景区、商圈、商业步行街等餐饮企业出现排队、预订火爆局面,夜间消费与文旅融合活动推动餐饮业态进一步多元化。到2024年国庆假期,这一复苏趋势得到巩固,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5%,重点培育步行街和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12.5%。

展望2025年国庆中秋八天超长假期:一方面,居民出行和旅游需求强劲释放,将带动旅游城市、商圈及景区周边的餐饮消费再上台阶;另一方面,家庭聚餐与团圆宴在中秋节日氛围下将集中爆发,进一步推高堂食需求。同时,夜间餐饮与文旅活动的深度结合将使餐饮消费更加多元,推动消费结构向品质化、体验化升级。综合研判,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国餐饮消费整体有望较2024年再增长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