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
9月27日-29日,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本届大会以“十年奋进,智启未来”为主题,由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联合主办,设置了1场闭门会议、1场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6场主题论坛,以及多场特色专场活动,并新增了“充换电产业十周年发展成果回顾”,旨在共同推动充换电行业良性产业生态构建。其中,在9月29日上午举办的“主题论坛:商用车补能模式探索”上,深圳英可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恒杰发表精彩演讲。
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受联盟邀请参加本次十周年生态大会,我今天汇报的主题是:聚焦重卡能源补能难题,共探新能源商用车高质量发展。
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商用车市场规模庞大,且市场发展速度也非常快,2025年1-8月份,我国商用车产销量累计分别完成271.3万辆和27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1%和5.2%。商用车市场的发展和整个经济大周期关联性显著,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商用车市场的发展也基本和国家GDP的发展保持同步,实现稳步的增长。
相比较来看,在大环境如此平稳的背景下,新能源商用车的增长速度却显得尤为亮眼,2025年1-8月,我国新能源商用车累计销量达48.1万辆,同比大涨59%,这一数据充分表明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了解完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整体规模以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新能源商用车近些年发展的详细数据,我们通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到,2023年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是11%;2024年的渗透率快速提升至20%;2025年前8个月,新能源商用车累计渗透率已达25%,同时,我们预计到今年年底,2025年全年的渗透率将超过30%。其中,纯电动商用车迅猛增长,有效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对而言,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增长幅度则较为有限。
本次我们带来的补能解决方案,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新能源重卡补能市场,既要充换携手、双向赋能,更是大功率充电与兆瓦级超充主导的新主场,还要以效率为钥,开启行业新篇章。”
正如刚才各位嘉宾所介绍的,前期新能源商用车的补能市场是以换电模式为主,换电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但在发展过程中,换电模式也面临着建设成本高、生态协同不足、充电效率与兼容性欠佳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换电标准不统一上。例如,当前商用车换电存在顶换、侧换,以及以宁德时代为代表推行的底换等多种方案,换电形式差异较大,导致换电标准的制定与统一难度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用车换电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从当前发展态势来看,随着新能源超充技术的持续进步,超充模式在城市配送、中短途运输等场景中,展现出兼容性高、配置灵活的独特优势;而在换电领域,其在矿山、港口、钢厂等封闭场景中,仍具备明显的效率优势;从成本角度分析,充电与超充模式的投资成本相对更低,能有效节省开支。
着眼于当下,充电模式已占据70%的市场份额,换电模式占比30%。短期内,商用车补能市场将呈现“充电为主导、充换电协同”的发展模式。针对这一市场现状,我们在业内率先推出2.88MW充换结合解决方案。传统换电站的“7+1”模式,是7个320kW充电桩与7个重卡电池包充电位一一对应的设计;而我们则提出在换电站内建设兆瓦级超充充电堆的思路,以此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兆瓦级超充充电堆首先可满足7个320kW或7个400kW换电站换电位的补能需求,同时将兆瓦级超充站融入这一体系——此举一方面节省了场地资源,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配电容量需求。众所周知,在充换电站建设过程中,场地与配电容量是稀缺资源,基于这一优势,我们可将现有换电站改造为“换电+超充”综合场站,让换电站具备兆瓦级超充功能。同一用电负荷既能满足换电站的补能需求,又能为不具备换电功能的重卡提供超充服务,从而实现换电站的高效利用,助力经营者、运营商与司机显著提升效益。
我们这套“超充+换电”解决方案的核心产品,是英可瑞本次在业内率先发布的2.88MW柔性充电堆。之所以将功率设定为2.88MW,主要基于以下考量:其一,可满足换电站“7×320kW”或“7×400kW”的补能功率需求;其二,在换电站电池满电状态下,能同时满足3辆新能源商用车的兆瓦级(960kW)超充需求;若未来华为最新发布的1.44兆瓦4C闪充技术能成为国家标准,我们这套系统还可同时支持2辆新能源商用车的1.44MW 4C闪充。此外,整套系统采用星环矩阵设计,功率调度灵活,能有效降低模块离岛效应,进一步提升场站利用率。
与此同时,我们还正式发布了全新的SD60硬件控制系统。依托于这套硬件系统,我们既能支持单枪、双枪、三枪、四枪等多枪同充场景的需求,又可实现每把充电枪在国标、欧标、日标、美标之间的任意切换,适配性更强。
接下来,随着大功率充电标准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图所示,欧洲目前广泛应用的MCS系统已将“1250V 1500A”和“1250V 3000A”纳入标准,其标准最大输出电流可达3000A;包括“2015+兆瓦级超充”预研工作,以及“Ultra-Chaoji”技术研发,均朝着“1500V 3000A”的方向推进。随着兆瓦级超充标准的持续升级,我们本次发布的2.88MW产品,也为未来研发单枪兆瓦级、甚至单枪3兆瓦级产品,提供了前期能量池基础解决方案。因此,我们这款准3兆瓦级产品,既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又能契合未来行业技术与标准的发展方向。
我们最后的核心思路是“以效率为钥,开启行业新篇章”,接下来我们结合能耗情况具体分析。在商用车全生命周期拥有成本中,能耗占比超过30%——通过新能源商用车技术的持续迭代,当前纯电重卡的能耗较燃油重卡已降低约60%~75%(具体降幅因电价不同略有差异)。以400kW充电机每年工作3000小时为例,若能在纯电动基础上再降低3%左右的效率损耗,一年可节省约3.6万度电,基本能实现设备成本在一年多回收。
基于商用车市场对效率的需求,本次联盟会议上,我们正式发布基于二级拓扑、效率超98%的60kW充电模块产品。这款产品能有效解决充换电场站效率提升问题,进一步增强场站盈利能力,其核心特点包括:符合未来一级能效标准要求、噪音低于60分贝、可在4000米高海拔环境下不降容,同时具备待机零功耗的优势。作为业内首发的二级拓扑98%效率模块产品,相比而言它的可靠性也更具竞争力。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公司,英可瑞成立于2002年,2017年在A股创业版上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电力电子行业内已积累超过23年的技术与行业经验。服务超5000家优质行业大客户,目前,公司业务聚焦于新能源充电领域,同时涵盖智能电网、储能微网、通信电源、工业电源、直流照明等六大业务板块。我们围绕电力电子核心技术领域,为行业伙伴提供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运维等全生命周期服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极具竞争力的核心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
对于本次发布的系统解决方案与充电模块产品,业内有兴趣的合作伙伴,可以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非常乐意与大家共享上述技术与方案。
非常感谢大家聆听,今天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