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借力于IP 借势于AI 重塑空间较大

影视行业:借力于IP 借势于AI 重塑空间较大
  影视板块19 家标的,各有业务定位上的差异;影视板块大市值标的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产业发展相对传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并未深刻迭代制作方式,尤其是基于新技术的制作方式、制作环节变革;另一方面,影视因制作环节相对传统,供给端难以出量。  电影是影视板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爆款是核心、影院经营亦是关键;电影子行业的 to C 模式如何对冲风险?IP 与票务平台。  影视行业最大的弊端,在于产能供应难以放量;影视内容本质上是讲故事的一种方式,互联网发展了30 年,观众与用户的需求已完成多样化、个性化,审美或偏好也有了一定的分门别类,若再延续过往的供给机制、方式,已难以满足观众与用户的需求与审美偏好;加之影视行业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属性,行业本身难以进入正反馈的运行序列,难以良性循环――全球范围内都面临这一问题。  回溯历史,1)受益于互联网30 年PGC 转向UGC 的内容下沉趋势――极大繁荣了供给端;2)价值链重新分配是个动态过程――内容与流量平台之间的分配博弈,2012-2019 年是影视内容制作的景气上行周期――受益于视频平台、院线扩张对影视内容带动的量价齐升。以史为鉴,供给端加大供给能力,或是打破当下行业现状的关键之所在。AI 或能助力于此,内容产业的AI 新叙事,有望呈现在三方面:1)AI 重塑制作环节;2)AI 作为先进生产力极大释放供给端活力;3)分发渠道更为重要。  但AI 时代相较互联网,有非常大的不同之处,对内容产业的影响也会有显著不同,关注板块内各家影视标的,在AI 时代面前、借力于IP 的重新叙事逻辑。此外,影视板块的历史教训,在于公司的内部治理,爆款是行业的“关键之所在”,但要辅之以内部治理,才能最终抢到生态位。  我们看好影视板块在AI 时代深刻变革――传媒行业的本质是“出爆款”,围绕AI 时代的“爆款”,延伸出几条产业逻辑线:  1)互联网时代出的新内容形态,主要在游戏、直播、短视频领域,而影视、动漫画、文学的内容形态变化不大;AI 时代的新内容形态会是什么?  2)互联网时代变化不大的内容形态――影视、动漫画、文学,会否在AI 时代,反而更容易被AIGC 所重塑(升级制作、分发、变现方式)、颠覆(新的制作、分发、变现方式)、重新表达(推陈出新、新内容形态)?  3) 如果游戏、直播、短视频等互联网时代充分重塑、颠覆、重新表达的内容形态,相较影视等,受AI 的影响较慢,那短中期,是否这些方向就保持在稳健、成熟、竞争格局稳固的状态?  投资建议:关注万达电影、中国电影、横店影视、文投控股、欢瑞世纪、中视传媒、芒果超媒、上海电影、光线传媒、华策影视、中文在线;哔哩哔哩、中国儒意。  风险提示:行业出清后面向AI 重新叙事的力度、节奏、进度低于预期,公司治理,财务数据波动过大等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