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行业专题报告:面向AI重新叙事的互联网平台、营销或电商运营方

传媒行业专题报告:面向AI重新叙事的互联网平台、营销或电商运营方
  我们对AI 映射,认为自2023 年年初的映射逻辑已结束,当前市场更关注AI 能走通生产、业务闭环、有产出的真实应用或场景。  社交是互联网自2004-2008 年逐渐奠基的各大流量平台的底层逻辑,由此构建出营销、电商、游戏、增值服务等运营与变现模式,各大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业务构成中,除会员付费外,基本均标配了上述4 大变现模式。如腾讯PC 互联网时代的增值服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游戏、近几年持续发力的视频号电商;如B 站作为长视频平台,过去几年受困于变现模式的单一,主要靠游戏变现,2025 年的会员充电(付费模式一种)、营销广告业务均在发力;如小红书过去几年的电商带货。  我们对AI 科技浪潮的预判,是相对于互联网30 年的升级迭代进化史,AI或有15 年的迭代发展史。互联网1994-2008 年是基础设施建设、走通业务模式与变现模式的阶段;2008-2012 年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2012 年后则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期。我们认为AI 时代也将分为上下两个半场的基础设施建设,2023-2030 年或是上半场的技术发展阶段,主要由生成式AI 与具身AI 形成合力、共筑上半场的技术体系。  回溯历史,每一代新的技术变迁,各时代的龙头公司均要重新定位、发展、迭代、重塑,如腾讯在PC 互联网时代的QQ、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若迭代不顺畅,则面临用户流失等风险,如天涯社区。任天堂在主机时代是全球领军者,但PC 互联网时代则面临众多挑战;微软是PC 时代的领军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则面临苹果、谷歌的夹击。  面对AI 的科技浪潮,各互联网平台势必会有明显分化,考验研发投入、业务方向调整、组织架构调整、成功推出新的拳头业务等,每个互联网平台的业务结构不同、组织架构不同、企业风格不同、现金储备不同,但均需要成功穿越各种挑战,方能维持或巩固现有的行业地位。  相对于互联网平台的分化趋势,各类变现模式的运营方波动风险更大:1)随着新的生成式AI 技术的持续发力,会涌现出众多新的入局方,如OpenAI推出了电商业务;2)或有新的变现模式出现,分割现在的利基市场;3)变现模式属于大生态中的“价值链分配”,虽然易守难攻,但一旦有新的生态圈构建成型,也会有新的竞争格局。  根据2025 年传媒互联网的中期报告的数据,运营型的公司,大多面临收入增速下降、毛利率下降的局面,如营销、直播电商等运营型公司。  关注标的:互联网平台:腾讯控股、哔哩哔哩、昆仑万维;电商:美团、京东;营销:分众传媒、三六五网、天龙集团、浙文互联、电声股份、三人行、因赛集团、龙韵股份。  风险提示:AI 方向的研发投入带来成本、费用短期急剧增加,竞争格局或将被打破,国内外政策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