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A股市场再响惊雷,一家科创板药企在七天内接连遭遇监管立案、重组告吹与股东减持,股民们再次面临“关灯吃面”的困境。
9月30日晚,专注于抗病毒和传染病防治药品的制药企业南新制药(维权)公告,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年报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就在同一天,该公司还宣布终止筹划近两个月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这两则重磅消息叠加,导致公司股价应声下跌,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
三日连爆三雷
南新制药的这场危机在国庆假期前突然爆发。
首先是中国证监会的立案调查,直指公司年报信息披露涉嫌违法违规。
其次是重大资产重组的突然终止。早在2025年8月26日,南新制药就与未来医药签署了《收购意向协议》,计划以不超过4.8亿元现金收购标的资产组。
然而,交易各方最终未能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只能于10月初签署《收购终止协议》。
第三重打击是股东的大幅减持。就在公告前五天,公司第二大股东广州乾元抛出减持计划,拟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3%的股份。
这几则消息如同一颗深水炸弹,在本已平静的资本市场掀起巨浪,短时间内发生这么多事,令投资者措手不及,近万股民何去何从?
信披违规背后
此次证监会立案调查直指南新制药年报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虽然公告未明确具体事由,但公司今年4月的一份公告已露出端倪。
2025年4月,公司曾自行披露,2023年12月提前确认了2454万元收入。这一“会计差错”更正,很可能就是本次证监会立案的关键线索。
公司对相关财务报告进行了追溯重述,调减2023年营业收入2453.97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3.4%。这一调整直接影响了对投资者决策的判断。
在资本市场中,收入确认是财务信息披露的核心内容之一,提前确认收入会虚增当期业绩,误导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判断。
上海沪紫律师事务所刘鹏律师指出在监管趋严、市场淘汰机制不断完善的当下,任何试图通过财务技巧掩饰业绩的企业,最终都将在阳光下现出原形。(刘鹏律师专栏)
目前符合于2025年9月30日(含当日)之前买入,并在2025年10月1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而亏损的投资者即可参与索赔,通过法律途径挽回损失。(南新制药维权入口)
或面临退市危机
南新制药目前状况不容乐观。
在立案调查和重组终止的利空消息公布前夕,重要股东精准安排减持,时机选择颇为微妙,引发了市场对公司内部治理的质疑。
业绩方面,公司上市五年累计亏损超过5亿元。对于急需新业绩增长点的南新制药来说,重组告吹意味着公司失去了一个可能的转型机会。
此外南新制药正面临着严峻的退市风险。
目前公司上半年营收仅6000多万元,且亏损态势未能扭转,全年营收能否突破1亿元大关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相关规定称若公司2025年营收低于1亿元且继续亏损,将直接触发科创板强制退市条件。
在重重危机之下,市场留给南新制药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受损投资者可积极参与维权,尽可能挽回损失。
(本文由上海沪紫律师事务所刘鹏律师供稿,不代表新浪财经的观点。刘鹏律师,专注证券维权19年,自2006年执业以来,成功为中青宝、国华网安、劲嘉股份(维权)等 300 余家上市公司的中小投资者成功维权,案件在办数量超过 14000 起,胜诉率达 99.2%。作为业内资深证券维权律师,刘鹏律师精准把握案件核心,诉讼经验丰富,索赔策略高效,为投资者争取最大权益,维权实力行业领先。证券维权,选对律师是关键!专业决定胜算,经验确保结果,首选刘鹏律师,让您的索赔更稳妥、更高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