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短20天,一项涉及3.15亿元募集资金用途变更的议案,从董事会一路绿灯直通股东大会高票通过。然而,在这看似顺畅的决策背后,莱茵生物(维权)正面临项目停滞、盈利下滑、应收账款激增等多重经营挑战。
募资项目“停摆”,资金用途悄然转向
2022年9月,莱茵生物以“植物提取龙头”之姿完成定增募资9.68亿元,原计划将7.3亿元投入“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建设项目”,2.38亿元用于“莱茵天然健康产品研究院”建设。彼时,公司描绘出一幅产能扩张、技术升级的宏伟蓝图,并与国际香精香料巨头芬美意签下数亿美元大单,市场期待颇高。
然而两年过去,现实与愿景严重脱节。截至2025年6月底,甜叶菊工厂项目进度仅77%,虽已转固却“未进入生产季”,零产量、零效益;研究院项目进度仅33%,仍在内部装修阶段,距离原定完工时间不足半年。
项目推进迟缓,资金却频繁“改道”。自2022年10月起,公司多次将闲置募资用于临时补流,峰值达5.94亿元,占募资总额的61%。今年9月,更将3.15亿元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几乎全部用于偿还短期债务与支付货款。
资金缺口扩大,“补流”实为“救火”
莱茵生物的资金链压力在财报中逐渐显现。2022年三季度,公司货币资金尚能覆盖短期有息负债;而到2024年四季度,账面货币资金仅1.65亿元,一年内有息负债高达8.23亿元,资金缺口扩大至6.58亿元。
募资项目本为建设而生,却长期“闲置”并反复用于偿债,这不仅折射出公司对项目推进的信心不足,也让人质疑其当初定增融资的真实动机。
增收不增利,毛利率持续承压
2025年上半年,莱茵生物实现营收8.37亿元,同比增长15.37%,但归母净利润仅3811万元,同比大跌41.27%;扣非净利润降幅更扩大至48.45%。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暴跌80.8%,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剧。
公司解释称,利润下滑受“以价换量”策略冲击价格体系、折旧摊销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毛利率降至23.57%,净利率仅5.22%,双双创下阶段新低。
更值得警惕的是应收账款的大幅攀升。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达7.22亿元,同比激增125.43%,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比值高达86.24%。周转天数从107.9天拉长至175.7天,资金回笼效率显著恶化。
尽管公司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增895.28%,但其背后主要依赖原料款支付减少、上年同期冻结资金等短期因素,真实现金流质量存疑。
结语
从募资项目停滞,到资金频繁“改道”补流,再到“增收不增利”与应收账款高企,莱茵生物正面临一场由扩张乏力与财务压力交织而成的经营考验。在代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平衡短期偿债与长期发展,将成为这家植物提取龙头必须直面的一道难题。
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