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股又涨了!超九成市值回升

地产股又涨了!超九成市值回升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后市还不明朗的情况下,投资者更应该着眼于那些业绩稳健、在核心区域拥有优质土地储备的上市房企进行投资。

  中房报记者 付珊珊丨上海报道

  地产股又涨了。

  10月10日,房地产板块开盘即异动拉升,津投城开涨停,金地集团涨超3%,大龙地产、华丽家族、华夏幸福等跟涨。虽然此前一日,A股房地产板块震荡走弱,深深房A午后触及跌停,成为板块跌幅最大个股,张江高科、新城控股、华发股份、光明地产、大悦城等主流地产股同步下挫,板块指数单日跌幅超2%。

  但纵观今年三季度,地产股走出了少有的上涨行情,上市房企市值出现普遍性回升。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三季度市值百强房企中,有91家上市房企市值环比二季度出现上涨,仅有9家市值下跌。

  过去几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深刻转型,地产股“跌多涨少”,且多数上涨都具有“脉冲式”特征,与政策息息相关。而目前,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楼市止跌回稳的措施,但房地产行业实质性回暖仍需时间,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后市还不明朗的情况下,投资者更应该着眼于那些业绩稳健、在核心区域拥有优质土地储备的上市房企进行投资。

  ━━━━

  超九成房企市值上涨

  首开股份(维权)涨幅最高

  当下,业内普遍形成了一种共识,即市值超过千亿元比规模超过千亿元更具有含金量,代表了资本市场对企业发展的认可。

  三季度,市值超过千亿元的上市房企有新鸿基地产、华润置地、中国海外发展、恒基地产、长实集团和太古地产6家,数量上与二季度持平。这其中,港资房企占比较高,新鸿基地产仍然是市值最高、也是唯一一家市值超2000亿元的房企,三季度末的总市值达到2466亿元,环比二季度上涨3.61%。

  91家上市房企在三季度实现了市值上涨。其中季度涨幅最高的10家企业分别为首开股份、张江高科、万通发展(维权)、*ST金科、深深房A、沙河股份、上实发展、深振业A、万业企业和碧桂园。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有2家上市房企市值呈倍数增长——首开股份和张江高科,尤其是前者,三季度总市值从63亿元上涨到193亿元,环比涨幅高达205.31%。首开股份股价异动背后,有市场消息称其与时下颇引人关注的宇树科技有间接关联。为此,首开股份还发布澄清公告,表示其间接持有的宇树科技股权比例很低,仅为财务性投资。

  而张江高科估值翻倍背后则是与其围绕硬核科技产业链深耕布局有关,在公司业绩基本面、政策红利助推以及资金面三个因素加持下,其股价连涨三个月。不过在其市值翻倍后,10月1日,张江高科发布了大股东减持计划,按其9月30日收盘价计算,大股东此次套现金额将达到8.51亿元。

  虽然三季度大部分上市房企市值上涨,但仍有少数企业市值下跌。数据显示,三季度有9家上市房企市值下跌,分别为金辉控股、华远控股、九龙仓集团、华夏幸福、保利发展、陆家嘴、光大嘉宝、中国国贸和津滨发展。其中,市值跌幅超5%的有3家企业,金辉控股跌幅最高,其三季度总市值从112亿元跌至99亿元,跌幅超12%。

  ━━━━

  楼市现回暖迹象

  优质房企仍是关注重点

  这一轮房企市值回升,根本原因还是政策叠加行业基本面回暖。

  8月份,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明确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仅一周后,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政策措施的通知》,涉及住房限购、公积金、住房信贷、住房税收等6项调整。

  这一政策发布对资本市场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沪六条”发布当日,A股地产板块集体反弹,港股内房股亦全线走强。

  整体来看,当前房地产行业政策持续优化。在政策助推下,叠加传统楼市“金九”时节,房企销售业绩也出现回暖。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9月单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环比增长11.9%,9月百强房企中有72家房企单月业绩环比增长,其中45家企业单月业绩环比增幅大于30%。

  且在过去几年的持续下跌下,不少上市房企的市值缩水严重,市值百强榜单的门槛已经降至29亿元,这与房地产鼎盛时期市值百亿元门槛形成显著对比。

  不过,在一位上市房企的证券部人士看来,即使上市房企估值较低,但低估值不意味着抄底信号。房地产行业亟待转型,需要寻求新的底层逻辑和商业模式,在行业出清大背景下,那些业绩稳健、在核心区域布局有土地储备的优质房企标的更值得重点关注。

  也有业内观点认为,一些稳健型投资者可以考虑创新投资工具,比如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通过投资于能够产生稳定租金收益的物业资产,为投资者提供定期分红,同时享受资产增值带来的潜在收益。其最大优势在于风险分散特性。不过,目前国内上市的REITs产品对应的物业有所不同,投资者需关注底层资产质量且要保持长期持有的心态,才能获得超额收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