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四届中国保险历史文化论坛顺利举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四届中国保险历史文化论坛顺利举行

  2025年10月12日,第四届中国保险历史文化论坛——“民族保险业创办150周年暨《保险法》颁布实施30周年”纪念大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保险学会指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中国保险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保险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原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冯晓增,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中国保险学会党委书记、会长董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并致辞,来自保险行业内外的一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周延礼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以纪念民族保险业创办150周年和《保险法》颁布实施30周年为主题,立意高远,很有历史意义。董波强调,保险历史文化研究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能够为保险业参与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历史参考和智力支持。黄宝印表示,贸大保险学科和新中国保险事业始终同频共振,期待未来能够与社会各界共同传承和弘扬优秀保险文化,推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招商局仁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黄志伟,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业务总监兼太平人寿香港行政总监李庆明,泰康保险集团助理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应惟伟作为不同时期民族保险机构的代表先后发言。黄志伟表示150年前在洋务运动中诞生的保险招商局点燃了民族保险业的星火,未来他们将继续守护民族保险业的血脉。李庆明介绍说,太平保险已走过96个春秋,他们将强化“八个坚持”,以优异成绩迎接百年华诞。应惟伟阐述了泰康保险集团深耕寿险产业链,探索“支付+服务+投资”三端协同“新寿险”商业模式的经验。

  本次论坛设置了“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博古通今,洞见未来”“法治保障,行稳致远”“文化布道,久久为功”“礼敬芳华,青春献礼”五个交流单元。二十余位嘉宾进行了主题发言,共同回顾了民族保险业的奋斗历史和《保险法》颁布实施的历程,探讨了如何在新时期发扬民族保险业的精神财富,以及如何稳步推进保险业法制建设,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凝聚思想力量。

  此次论坛内容丰富,不但发布了民族保险业创办15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而且还推出了《世界保险史》、《史海泛舟话保险》以及《铭刻史诗 点亮瑰宝——中国人民保险博物馆基本陈列策展笔记》三本新书,中国保险书画艺术研究会向论坛捐赠了书法作品,贸大保险学院青年学子则以诗歌朗诵的方式致敬民族保险业,将本次论坛推向了高潮。

  据介绍,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发端,深深烙印着民族自强与救亡图存的印记。19世纪中后期,面对外来资本的涌入和民族主权的丧失,一批有识之士怀揣“保险救国”的理想,开启了民族保险业的艰难探索。1875年,保险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民族保险业的正式诞生。此后,在动荡与变革的年代,民族保险业虽历经坎坷,但薪火不息,顽强成长,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风险保障,其蕴含的自强不息、服务家国的精神底色,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迎来了历史性的春天。进入新时代,我国保险业在整体规模、综合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均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从传统的补偿和保障功能,扩展到服务实体经济、参与社会治理、助力民生保障等多个维度,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