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材料研习社)
10月14日,据宁波华翔相关负责人透露,2025年下半年,公司全尺寸双足机器人的出货量预计将突破1000台,2026年还将在这一基础上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宁波华翔的控股合资公司——宁波峰梅匹意克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吉林大学达成合作,获得了PEEK(聚醚醚酮)工业化量产核心专利的许可。双方计划在 2026 年四季度实现4000吨PEEK产能投产,且明确了将每吨PEEK成本控制在20万元以内的目标。
从机器人代工业务起步,到布局高端材料领域,宁波华翔正通过“双轮驱动”战略,构建起智能制造领域的全新发展版图,其两大核心业务板块的推进路径清晰可见。
机器人业务:
尽管宁波华翔切入机器人赛道的时间不算早,但其产业化推进速度却十分亮眼。2025年6月,公司成立子公司华翔启源,仅一个月后,便成功拿下智元机器人远征系列未来三年的代工订单,成为智元全尺寸双足机器人核心量产总成的代工供应商,主要负责关节模组总成的生产与整机装配工作。
2025 年7月,宁波华翔位于上海临港的智慧工厂正式启动量产,目前已按照计划实现稳定交付;此外,公司位于象山的具身智能产业基地及创新中心也已投入使用,重点围绕工业物流、文旅导览等场景,开展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工作。
宁波华翔的目标远不止于代工——公司计划构建以 “总成装配、供应链管理、设计开发” 为三大支柱的 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能力,最终成为可提供 “硬件+应用” 一站式服务的解决方案服务商。
从财务层面来看,宁波华翔的机器人业务目前仍处于早期投入阶段。截至目前,该业务相关资金投入约为 8000 万元,公司预计 2025 年机器人业务营收可达 5000 万元;随着产能逐步释放与规模效应的显现,2026 年该业务营收有望突破 2 亿元。对此,公司明确表示,“短期内不会单纯以盈利为目标,而是围绕战略规划,优先完成团队搭建、体系建设与核心能力培育。”
PEEK 材料:
在推进机器人业务的同时,宁波华翔通过垂直整合 PEEK 材料产业链,为自身具身智能业务打造核心竞争壁垒。
作为一种高端特种工程塑料,PEEK 具备耐高温、耐腐蚀、轻量化等优异特性,其性能优势十分突出:拉伸强度达到铝合金的 3 倍、钢铁的 2 倍,弯曲弹性模量更是铝合金的 4 倍,是制造机器人关节、骨架等核心部件的理想材料,能显著提升机器人的性能与稳定性。
9 月 28 日,宁波华翔控股的合资公司以 3000 万元的代价,获得了吉林大学 PEEK 工业化量产核心专利为期 20 年的许可。双方计划共同建设 PEEK 生产基地,总产能规划达 1.2 万吨,其中 2026 年四季度将率先投产 4000 吨。若 “每吨成本降至 20 万元” 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将有效打破 PEEK 材料在机器人领域大规模应用的成本瓶颈,推动其商业化进程加速。
而作为转型发展的基础,宁波华翔的汽车零部件主业也在持续 “轻装上阵”:2025 年上半年,公司出售了欧洲子公司,剥离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业务单元,将海外市场重心聚焦于北美核心区域。尽管同期公司整体亏损 3.7 亿元,但剔除部分非经常性因素后,公司净利率达到 5.0%,较上年同期实现显著改善。PEEK新公司半年亏3.74亿,解聘百万年薪副总!
在客户结构方面,宁波华翔正加速向国内自主品牌与新能源车企渗透。2025 年上半年,公司国内市场收入达 104.38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提升至 81.04%,目前已成功进入比亚迪、吉利、理想、小鹏等国内头部车企的供应链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宁波华翔的机器人代工业务、PEEK 材料布局与汽车零部件主业之间,存在着深度的协同效应:PEEK 材料可为机器人制造提供低成本、高稳定性的原材料支持,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机器人供应链中的控制力;同时,公司在汽车轻量化技术方面的丰富经验,能够与 PEEK 材料的特性相结合,拓展其在智能底盘、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应用空间,形成业务联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为探讨特种工程塑料的最新应用,搭建产业链上下游沟通平台,“塑料智造2025——第二届特种工程塑料论坛”将于2025年12月12日在广州举办,大会汇聚科研院所专家、企业领袖及下游应用端负责人,通过专题报告、技术对接等形式搭建 “产研学用” 平台,助力产业突破瓶颈,为高端制造提供材料支撑。欢迎参会参展!联系人:胡女士180 2628 8257
评论